荆州“失”关公,浪费325000000元

南都周刊
+ 订阅

一座城市新地标,却惹了大麻烦。

已拆到肩膀的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舆论关注度持续火热。

继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巨型关公像教训深刻》,批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1.7亿建成、1.55亿搬走,“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两周前的8月24日,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在全市的一个工作会议上,谈到关公像搬迁时表示“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已拆到肩膀的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据央视网

先是违建、后又搬移,

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三国演义》中,关羽因为骄傲轻敌“大意失荆州”。湖北荆州却因这场败仗,成了旅游胜地。在荆州纪念关羽的诸多建筑里,这座高达57.3米的巨型关公雕像,被视为荆州新地标,却又因为“大”惹了麻烦。

围绕巨型关公像的建设、审批、整改、搬移,种种疑问待解:

《新闻一加一》早前报道,视频来源:央视网新闻

一问:这个关公像是如何通过审批建起来的呢?

以关公像为核心景观的关公义园,开园四年营利如何,收回了建造关公像的成本了吗?如今根据当地整改规划,雕像将被迁址到荆州市西北城郊的点将台,巨额的搬迁费用谁来买单?搬迁是否“用浪费制止浪费”?

这座造价高达1.729亿元的关公雕像,于2016年落成,由“福娃之父”韩美林设计。

公开资料显示,荆州关公义园于2014年开始动工,2016年6月开园。这座净高48米、重1200余吨的巨型关公雕像成为景区最大亮点。雕像下方是一栋两层建筑,名为关公文化展示中心。

当时本地媒体对它的评价是:“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展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座总高57.3米的巨型雕像,与荆州古城墙距离仅300多米,属于古城历史城区的开放空间。根据《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关规定,雕像所在的区位建筑物最高限高24米。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关公义园项目承建方荆旅集团于2014年获得“关公圣像基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此后,建设方开始施工,并在基座上加建巨型关公像,而这个基座上加建的巨型关公像并未履行报批手续。

2020年11月,《新闻一加一》报道

为何建这么高的关公像?

时任湖北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弘曾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表示:可能那个时候也有一种上吉尼斯纪录的冲动和倾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策划设计越做越大了。

那么如何绕过审批的呢?时任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秦军则表示:“当时(建雕像)的时候,还是存在认识模糊,认为这个主要是对建筑物有明确限高,对雕塑没有明确规定。从现在来看,关公圣像还是偏大偏高。”

就这样,只履行了基座建设审批手续,没办理雕像建设手续的巨型关公像,在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如期建成,当地相关部门未加干涉。

湖北荆州文旅局副局长张弘讲述当时情况

去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称,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此后,荆州市成立项目专班,推进项目整改。

报批时“认识不足”,但在认定违建且整改方案出台后,未见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刊文提出“灵魂三问”:一个高达57.3米“未经规划许可”的雕像,究竟是如何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的?当地主政者是否依法依规用权?监督管理者的主体责任是否履行到位?

二问:建设费、搬迁费,3亿多元谁来出?

根据当地整改规划,关公雕像将被迁址到荆州市西北城郊的点将台,巨型雕像的拆装、迁址、重建需要1.55亿元(其中拆装总投资额4000万元)。

目前,巨型关公雕像头部已经拆除,已拆至肩部。施工方称,整体拆除大约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

1.7亿建成、1.55亿搬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批评: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3亿元不是个小数目。按照荆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9年当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401元/月。

当然,这3亿元不是政府财政出,而是企业自掏腰包。查询工商资料可知,巨型关公雕像由国有企业——荆州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荆旅集团)开工建设,搬迁费用也是该公司承担。

据荆旅集团官网介绍,荆州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11日,注册资本3.3亿元。是由湖北省文化旅游企业——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荆州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出资组建。

官网特别提到了关公义园项目,据介绍:公司以关公义园项目为突破口,坚持高端策划,大师手笔,顶级制作,着力构建“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致力于将荆州打造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之城、全球关公文化中心、长江经济带文旅重镇和著名旅游目的地。

2020年11月,央视报道荆州关公像的营收出现问题

早在搬迁方案公布之初,人民日报曾刊文《花4000万搬关公雕像,谁买单?》提出:国企在法律属于全民所有,所以,企业管理者投资失误,违法建设的代价,归根结底,还是由全民所承担。这种“你犯错,我买单”的模式,真的合理吗?

三问:拆解搬迁后,问题解决了吗?

那么,关公雕像搬去点将台后,能给这里带来营利吗?而这尊关公像此前获利能力有限。

据媒体报道,2016年6月17日,以巨型关公像为核心景观的关公义园开园,对外宣称“荆州旅游的新地标”,但4年多过去了,游客和市民却不买账,经营总收入不到1300万元。与惨淡经营相伴的是,关公文化展示中心未经过消防验收营业,且关公雕像基座正在沉降。

据“荆州发布”公布,关公雕像落成后,2017年,韩美林再次来到荆州,表示将为关公义园再设计一座雕塑“神驹赤兔”,与关公遥相呼应。

图自:微博“荆州发布”

这一创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行。

荆州市去年底公布关公像搬移方案后,就有网友质疑:担心巨型关公像搬迁,只是徒增一笔巨额“搬家费”,效益仍然不佳,还面临不菲的养护费。

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吴锦8月24日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关公铜像搬迁”一事也被提起。

吴锦说,“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另两处形象工程如何处理?

无独有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还点名批评了另外两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怒斥“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韩城市“鲤鱼跃龙门”景观。资料图

韩城市投资1.9亿打造“鲤鱼跃龙门”景观,被住建部2019年1月通报批评:韩城市在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中,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其中,无实用功能的假山造价高达2000元/平方米。

该项目景观工程脱离地方实际,盲目造景、投资过大、造价过高,照搬照抄南方地区造景手法,与北方城市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极不协调。

被通报后,韩城市迅速整改:邀请专家对该景观假山部分“减、绿、隐、用”整改措施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拆除了投影机等相关设备;拆除了假山南北两侧瀑布水泵101个,水池填埋拉运土方1600余车,共计3.2万立方,栽植白皮松、雪松、国槐等乔木300株,红叶石楠球等灌木156株。到当年4月,该景观工程已变成了被绿植包围的两座光秃秃的假山。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去年7月因一则《亲眼看看独山县怎么烧掉400亿》记录视频成为舆论焦点。水司楼位于独山县北边影山镇,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壮观的水族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这个耗资2亿多元修建的水司楼,如今因多方原因停工多年,已经成为一座烂尾楼。

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

《中国纪检监察报》此前曾披露,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为了政绩,潘志立不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潘志立后来落马被查。

独山县随后回应,将严格项目审批,坚决杜绝新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前有“水司楼”,后有“关公像”。如今,关公义园景区已经关闭,施工人员正在拆解关公像,拆下的铜片则被整齐地摆放在雕像前方的广场上。据中国之声报道,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公像移址点将台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相关手续仍在办理当中。

关公像拆解之后,将面临搬迁、重建等一系列问题,而重建之前又涉及相关手续需要办理,否则又是一个违章建筑,围绕这尊关公像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

正如中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所警示的:相关监管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加大对重大项目审批和违法建设的监督力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

来源:央视新闻 南方都市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