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茂名山行诗意浓

茂名文旅
+ 订阅

茂名是一座拥有山海全地形资源的旅游城市,背靠云开山脉,面朝浩荡南海,中部丘陵挽手广袤平原,起伏连绵,四季青翠。从海拔1704米的大田顶到海拔仅25米的虎头山,茂名的山不算高,却不少,或奇峰罗列,或孤峰突起,或高耸入云,或小巧玲珑,风姿独特,气韵非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眼中的名山圣水,茂名都没有。茂名的小山没有神仙,水里也没有龙,有的是山的灵秀与水的灵动,有的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悠远的文化韵味,适合心灵诗意地栖居。

浮山云海

天高云淡日,金桂飘香时,来茂名,攀爬任意一座小山,站在山头,汗水淋漓,酣畅淋漓,平直寡淡的生活陡添曲折与浪漫。

——秋天,茂名山行诗意浓。

秋天,化州尖岗岭,登山最快意。

化州是座美丽的江畔城市,境内9条江河不舍昼夜地流淌,流淌出千里沃野万顷阡陌。尖岗岭就这么呆头呆脑地蹲坐在鉴江与罗江滚滚南流汇聚而成的三角洲里,孤独守望着这片苍莽大地。这座突兀冒出的小山,占地仅4.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6米。可在化州人的心目中,尖岗岭比泰山重多了,美丽多了,当地人把它叫丽山。

从山脚到山顶再回到山脚,爬完尖岗岭,你不用消耗多长的时间和多大的体力,因此,你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小小尖岗岭,为何具有如此厚重的分量?

尖岗岭的厚重,应该与山脚那座弘大的南山寺密切相关。

据《茂名市志》记载:“盛唐时,化州建有南山寺。”盛唐时期的南山寺,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其香火鼎盛佛光璀璨的样子,那是信众远离愁苦寄托夙愿的净土乐园,也是研佛传经的旅游圣地。

据考,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学家范祖禹被贬化州,游历到南山寺后,留恋难返,就留在了寺院里,静心参禅,并向当地民众传授中原文化。除了对佛经颇有研究外,范祖禹对化州名贵特产橘红,也有独特的见识。他曾说:橘红气正,南山养性;三生有幸,终居胜境。

至于南山寺最初建在何方,具体地址已难考究,随着岁月更迭和年华流转,南山寺曾一度在人间消失过,它殁于何地,毁于何时,更无从考究。

重建后的南山寺落户尖岗岭的西麓。寺庙已褪去憔悴的容颜,彰显古色古香又金碧辉煌的气派,成为南国佛教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尖岗岭的厚重,应该与半山腰那座小小的冼太庙密切相关。

位于尖岗岭南面的冼夫人庙,庙宇简朴,正中的案台上供奉着冼太夫人的塑像,几案上摆着香客留下的零食和水果。守庙的老人说,庙是新建的,前来登山的人都会到这来参拜冼夫人。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人。两晋时期,今化州境属高凉郡高凉县。化州人民集资建起这座纪念冼夫人的小庙,纪念的是家乡高风亮节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纪念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担当,纪念的是传承千年的好心精神。

冼夫人庙 神像

尖岗岭的厚重,应该与山顶那座“通天大王”庙密切相关。

“通天大王”庙,比冼太庙还小,方圆不足20平方米,却有三位老人甘心为庙终生守候。热情的老人会告诉你:这庙,是古代化州人为纪念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罗辩而建的,罗辨是古代化州人,也是化州橘红种植和利用的始祖。

老人还会领你来到两块状元匾前,指着牌匾告诉你:林召棠科举考试前,来这里许愿,刚好遇翟鸟高飞过,那是吉祥的预兆,那一年他果然高中状元。新科状元再度登山还愿,郑重其事地给玉帝写了“翟鸟兆高飞”的牌匾。后来,村里有妇女长期不育,就爬上这庙许愿,不久就怀上了孩子,于是和丈夫请林状元写了“载弄之璋”的牌匾,虔诚地供奉在这庙里。

“瞿鸟兆高飞”和“载弄之璋”,拓品已为茂名市博物馆珍藏。留在尖岗岭上的古字,朴实古拙。抚摸着字迹,你抚摸到了历史残留的温暖,依稀闻到了翰墨飘散的清香。

这么一座小小尖岗岭,还是南粤道教名人陈符经、曾一清修之地,是化州传奇人物陈鉴、化州进士宁龙跃的坟墓安放之所,是国民党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的祖墓所在,是前国家司法部部长邹瑜即席题下“镇州石”珍贵墨宝的地方……

动人的故事传说、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富的历史滋养、传统的文化熏陶……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重量,尖岗岭能不厚重吗?

在化州,这样的小山还有龙王山(又称六皇山)、中火嶂、铁屎嶂和斑瓜嶂。

秋天,信宜大雾岭,登山最写意。

大雾岭,是云开山脉的一部分,位于信宜大成镇,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9座,主峰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的第一高峰。

来源:全媒速播

大雾岭的最大特点是雾大且多。晴天,烟雾如丝如缕,缥缈缭绕;雨天,云浪翻滚,汹涌澎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唐朝韩翃在石邑山中遭遇的迷茫,和我们在大雾岭感受到的迷茫是一样的。山峰终年云雾蒸腾,看得见的是山,看不见的也是山,极度虚幻之美,真实地笼罩着你我,也让我们短暂地忘却了生活的平淡无奇。

大雾岭除了有云雾,还有故事。其实,累积万年,壁立千仞,哪座山丘没有点儿故事?

日出 胡万青 摄

大雾岭的故事尤其发人深思。相传,在大雾岭顶,住着一位叫“阿婆髻”的女人。她身材高大,站起便高耸入云。高大的她发现高大的大雾岭更受人敬仰,心生不满,于是向大雾岭发起挑战:十年为期,比比谁长得更高大,失败的一方要在世间自行消失!大雾岭一气之下接受了她的挑战。

眨眼就十年,阿婆髻已高达千丈,可她发现大雾岭还是比她高大,气得差点儿晕倒。大雾岭真诚地邀请阿婆髻到他肚子里的山洞住下,共同造福人类。颇有心计的阿婆髻同意了大雾岭的建议。她在洞里养精蓄锐,每天想的却是击败大雾岭的大计。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阿婆髻用尽全身力气,一脚踢向大雾岭的心脏。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毫无防备的大雾岭坍塌了,所有生灵逃散了,阿婆髻也赶紧西逃。据说,逃到广西后,她终于后悔了,一夜白头。

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唏嘘之余让人沉思不已。想起戴尔菲神庙入口上方那行著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所有人都想征服全世界,到头来才发现,最难征服的是自己。

大田顶上有个高山水库,人称“天湖”,天湖被苍山环抱,被树木环绕,湖面清澈如镜。临湖照镜,可以照见浮躁的心灵。等自己心清净了,你就能在万籁俱寂的高山之巅,于无声处,听见天簌之音。

陈彩欣 摄

爬大雾岭,人一直在云里雾里穿行,直至回首仰望高山的那一刻,你终于领悟:没必要担忧模糊不清的未来,只需要清楚现在干着什么。

除了大雾岭,信宜拥有诗意美景的山岭,还有石根山、天马山、大仁山、鸡笼顶、太华山、马安山等。

秋天,高州笔架山,登山最适意。

笔架山位于高州市城南郊,主峰海拔208米,左右两峰高约百米,三峰一线并列,形似笔架,因而得名。光看山名,足以看出先辈们对文韬的崇尚。放现在,我们依照小山丘的外形模样,把它命名为元宝山也未尝不可,其实,它更像我们刚识字时看到的象形文字“山”。

高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说与此山紧密关联。高州城郊除了笔架山,还有挂榜岭,城中则有学砚塘和文笔塔,这四处景点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有着统一的联系:从笔架山取下文笔,再从学砚塘醮上墨汁,然后挥笔写出优秀文章,考取了功名,就在挂榜岭上公布名单!四景互相渗透,互相点缀,辉映成趣,搭配得自然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所以,笔架山既是自然景物,又是人文景观。

在《高州府志》有这么一句话:“世传潘茂名炼丹于此,草木郁茂,四时不凋。”没有仙人遗址遗迹,没有神话传说,当然可以用“草木郁茂,四时不凋”来证明圣人曾存在过,从而证明高州山岭的钟灵毓秀。高州位于北纬21.54 东经110.50,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带,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你到高州来,春夏秋冬,哪个季节不是树绿花红,蝶舞蜂鸣,瓜果飘香?为了印证高州山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辈们可真用心良苦啊。

雨过天晴时,彩虹高挂,满目苍翠,赏心愉神。先辈们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茂岭晴岚”和“笔架青峰”两词,赶紧把它们列入了高州的景点中。

后来看鲁迅的文章,看到他老人家气愤地说道: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还可叫做“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井”,那么,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胜。

的确如此。再贫陋的荒山野岭,只要被冠上儒雅的名称,立马就显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古韵风流。我一直怀疑鲁迅先生是不是翻看过高州县志,才会在心中又增加那么一层愤懑。

站在不高的笔架山上,你的视线很开阔,能清楚地鸟瞰高州现实世界的人生百态。这已足够。当你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丘,你终究会明白:人间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心里。

高州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头,还有浮山岭、三官山、平云山、佛子岭、高凉岭等。

秋天,电白沉香山,登山最惬意。

沉香山,原名锦盖山,位于电白区观珠镇潘坑村,海拔416米,方圆10多公里。锦盖山并不高,也不算险,就中规中矩一座小山丘,长久默默无闻。直到被种上名贵树种沉香木后,才名声鹊起。2002年春,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当代著名书画名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为山题名:“沉香山”。题了字的大石头,昂首挺立在山脚,成为这座山最醒目的标志。

沉香山仅有沉香树是不够的,当地人煞费苦心去挖掘,终于挖掘出,沉香山还是庄严肃穆的古战场呢。据说,1400多年前,百越领袖冼太夫人曾在此排兵布阵,战胜南蛮各部落。除了冼夫人,三国时代的蜀国上将赵子龙、清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民国期间国民党将领陈济棠等人,都曾在这山上留下过历史足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中出土过俚人铜鼓等文物,恰恰印证上述说法非虚构。

紧跟着,地道优质的沉香母树种被移植到这里精心培植,300多万株濒危珍稀物种来这里安家乐业,开枝散叶。沉香树的脚边,还间种了春砂仁、益智、巴戟、草蔻、红蔻、胡椒等中药材,总面积达三万亩。沉香山,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白木香规范化种植研究示范基地,一系列相关的文旅项目正在施行中,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崛起沉香主题酒店、沉香植物生态馆、沉香中医药博物馆、沉香文创品展示馆、粤西中草药(土特产)展示馆等建筑群。

图片来源:在电白

在沉香山,沉香树绝对是山中主人。树们大都芳龄三十到四十,个别高达百岁。路边、山脚、山腰、山顶、石头边、山洞前,全是他们的身影。树木与草药经风沐雨,一起生长,展露漫山遍野的绿意,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增加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情怀,拥有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沉香山仍然闷闷不乐,沉默不语。为什么?你不来啊。

这种苦闷,和辛弃疾的英雄寂寞如出一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境界越高,诗人越感高处不胜寒。心中的快乐与谁分享,彻骨的孤寂可与谁道?知音难觅,个体终究是孤独的。诗人的深情只能倾注于自然,他能欣赏青山的妩媚动人,青山也能知晓他的得意与落寞吧?

沉香山仙境 来源:涯话传媒

能的。青山不语,静水长流。

像沉香山那样,翘首盼望你的到来,在电白,还有鹅凰嶂岭、双髻岭、庄山、虎头山、晏镜岭、望夫山等。

茂名的这些山,你都知道吗?你都去过吗?

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爬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去吧,每一次攀爬,都是一次眼睛的盛宴,心灵的滤镜。生活是一场旅行,你来,我愿做你的导游。

晴空万里,风过,云过,山花山鸟为歌舞。

——秋天,茂名山行诗意浓。

作者简介

苏铁苏铁,原名苏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研究员,茂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苏铁苏铁

编辑/张宏忠

摄图/曾群芳

出品/市文广旅体局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