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观察|石龙三中①:从“薄弱学校”到“首批品牌学校”的关键密码

教育莞家
+ 订阅

谈起石龙第三中学(下称“石龙三中”)的办学发展历程,学校校长杨森林用“坎坷”一词来形容。

他表示,这所拥有44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级中学,在2004年全面改革之前,曾因社会声誉差、教学质量差、生源素质差、办学条件差,而成为东莞典型的“四差”学校。

领导班子痛定思痛,从2004年起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品牌打造,一所“四差”薄弱镇办中学,一跃成为东莞市镇街优质“六好”学校,还在2018年成功跻身东莞市首批30所品牌学校的行列之中。

石龙三中校门  通讯员/受访者 石龙三中 供图

从“薄弱学校”到“首批品牌学校”,石龙三中是怎么做到的?杨森林直言:“追本溯源,推行幸福教育,这就是石龙三中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自确定发展方向后,学校始终坚持以文化传承与品牌发展为核心,立足学生的幸福成长,确立了“幸福教育”的办学文化,构建了“六大幸福”发展框架,还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办一所成就幸福人生的学校”。

石龙三中的校园不大却很精致,校道转角处矗立着孔子像和刻有“大学之道”的文化石,诸多名人、名言、名校友相关的景观随处可见——这是学校精心打造的“幸福空间”:校园文化长廊、校史长廊、党(团)建长廊、心理健康教育长廊、国学体验室……“步步佳景、处处育人”,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传递着幸福。

石龙三中的校园风光  通讯员/受访者 石龙三中 供图

除了校园空间,石龙三中还通过课堂、科研、活动、德育等方面,为师生营造“沉浸式幸福体验”。

具体而言,学校以“一轴三驱动”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增强幸福感。“一轴”是基于“课程超市”的社团建设,“三驱动”分别是“十大主题活动”“两大特色活动”和“六大德育留痕活动”。

在石龙三中的“课程超市”,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27门校本课程中任意“选购”:在“天气预报站”亲手制作风向标并进行风向观测实践;或者走进轻松好玩的配音学习社区感受“英语趣味口语”的魅力;抑或是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中,学习舞龙、粤剧、书法……

校长杨森林在为同学们上课  通讯员/受访者 石龙三中 供图

据了解,“课程超市”是学校围绕“幸福教育”的品牌特色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的发展平台。“课程超市”内容丰富,涵盖了各学科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课程还有健全的评价制度和考核细则,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生。

强化名师团队,背后也彰显着学校“幸福教育”的品牌文化。石龙三中通过“课题立项”“强师工程”“培青工程”和“名师论坛”建设了一支有着高度幸福感的教师队伍,通过创设情境、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掘和培养名师。目前,学校共有南粤优秀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13名、市教学能手38名、省市名师培养对象6人,以及2个市名师工作室。

石龙三中教师教研备课氛围浓厚  通讯员/受访者 石龙三中 供图

【记者】于羽佳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