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Ocean)
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总称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作为地球的“宝库”,海洋世界的绚丽与神秘一直牢牢抓住了人类的好奇心。
近年来,随着沿江、沿海城市的飞速发展,陆源入海排污、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海上危化品泄露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
每年的6月1日,不仅仅是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还是世界珊瑚礁日,它的设立是为了呼吁更多人关注及保护珊瑚礁。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作为二氧化碳的缓冲系统,其容量可占全球碳总量的9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而酸化,酸化的海水会慢慢溶解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礁岩,严重影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白化”
珊瑚虫与一种名为虫黄藻的藻类处于共生关系,虫黄藻一般生活在珊瑚虫的组织中,这些藻类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了高达90%的能量。
科普小贴士:
珊瑚,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特点为具有石灰质、角质或革质的内骨骼或外骨骼。
1998年,全球有16%的热带珊瑚礁消逝。而到了2016年,全球70%的珊瑚礁已被破坏,其中许多珊瑚礁都无法再生。在2016-2018年间,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大堡礁就有50%的珊瑚消逝[1]。
我国的珊瑚礁同样也不乐观。根据《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对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研究结果来看,各类珊瑚礁和造礁石珊瑚群落基本处于一般或较差的状况[2]。
[1] Climate, Nature and our 1.5°C Future. WWF
[2] 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 (2019)
但珊瑚对水温非常敏感,当水温高于一定温度,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将会大量囤积过氧化氢。而由于过氧化氢会与珊瑚礁岩发生化学反应,珊瑚为了自保将会把虫黄藻“赶出”体内,没有了虫黄藻的珊瑚虫会因为没有能量吸收,最终饥饿而死。
珊瑚白化
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
在2020年8月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上,5个以该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种正式公布。
——来源:中国科学院
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处。
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 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2019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888~980米的岩石底。
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Tritonia iocasica sp. Nov.,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的深海海蛞蝓(又称海兔),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70~1262米深的岩石底。
海洋所异胸虾(新种)Sternostylus iocasicus sp. Nov.,2017年、2018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1246~1366米深处。
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Caulophacus iocasicus sp. Nov.,2017、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859~1054米深的岩石上。
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
赛事简介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参与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报广东省教育厅核准同意,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含环保手抄报大赛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大赛。
大赛时间
● 9.20 —— 作品上传通道正式开放
● 9.20 —10.10 —— 作品上传
● 10.11—10.17 —— 作品审核及初选
● 10.18—10.24 ——入围作品网络投票
● 10.25—10.28 —— 专家评委作品选评
● 10.28—10.30 —— 公示
● 10.31——公布获奖作品
“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手抄报大赛
参赛主题:
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制作一份介绍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和理念的手抄报。
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抒发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
参赛人群:广东省小学在校学生
作品要求:
1.作品需要素齐全,含报头(自拟题目)、插图、文字三部分。文稿部分要求排入文章3篇以上,其中版面头条作品须原创;插图与文字均要求手工绘制和书写。
2.作品要求用纸规格统一为A3白纸,以照片方式提交,格式为JPEG,像素不低于3600×2400。
3.每个作品作者不超过2人,指导老师不超过1人。
“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查大赛
参赛主题:
围绕“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完成一份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结合所在学校、社区、街道、乡村或周边的公园、湿地、林地、河流、海滨等区域,通过对所在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调查,了解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提出自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见解和建议。
参赛人群:广东省初、高中(含职业高中)在校学生
作品要求:
1.作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须是参赛者原创、未公开发表作品。
2.调查报告须有1200-1800字,内容含有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目的意义、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等,并附带6-8张调查现场照片(像素不低于3M,不超过10M)。
3.每份报告作者不超过4人、指导老师不超过1人。
奖项设置
1.环保手抄报大赛、生物多样性调查大赛各设奖项若干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最佳网络人气奖(优秀奖)若干名。
2.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羊城晚报社
承办单位:广东教育学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羊城晚报活动大平台
合作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支持媒体: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新快报、《环境》杂志、广东生态环境公众网、广东生态环境微信
免责申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羊城晚报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