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多D】血液颜色你知道多少?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 订阅

妇孺皆知,正常人类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然而,红色也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黑褐色等。当身体出现异常,血液颜色有可能变成樱桃红、淡红色、白色、黄褐色等。而其它血制品如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多数为淡黄色。

01为什么正常血液是红色?

人体的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含量最多:成年男性为500万/mm³,女性为420万/mm³。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球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组成,其中关键部分是能够携带氧分子的含铁血红素。含铁血红素与氧气结合使血液呈现成鲜红色,与氧结合得越多,血液颜色就越鲜红。反之,若含铁血红素与结合氧气量少,血液便呈现暗红色。

02正常血液颜色

1.鲜红色:动脉血血红蛋白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

2.暗红色: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含氧量少。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

3.紫黑色:血液中含较多的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

4.透明淡黄色:血浆(或血清)含少量胆红素。

5.乳白浑浊:含乳糜微粒。

6.红色血浆:溶血。

03有“问题”的颜色

1.淡红色

1)月经期、过度节食减肥引起的贫血

2)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2.樱桃红色

1)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特别强,比氧气O2要强。一氧化碳(CO)中毒时,人体吸入过多的CO与O2争夺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樱桃红色。当感到昏昏欲睡,嘴唇出现非常好看的樱桃红色,很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需要及时就医。2)多见于洗澡、煮菜时煤气泄漏,炭火烧烤等

3.乳白色

1)过度食用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血脂含量过高。容易导致脂肪肝、冠心病等。

2)白血病患者

4.黄褐色

肝脏疾病患者或患梗阻性胆囊疾病时,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血液呈黄褐色。同时,患者此时的皮肤、巩膜等通常也会出现黄色。

5.黑棕色

若食用过量的腌菜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使它失去携氧作用,血液呈黑棕色。

当血液颜色发生变化时,不必惊慌,应理性及时就医。

04其它血制品的颜色

1.血浆:淡黄色、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2.血小板: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