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狮村航拍景色 (图片来源:隆镇狮乡)
唐末,先民以采蚝为生,村中象山与狮山直伸大海,两山之间形成海湾,先民们就以狮山作标志,又因海湾全为洁白的海沙,乃名之为圣狮湾。圣为神圣或圣洁之意。
如今,圣狮村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治理方式,打造多个金字招牌,让老圣狮人“回巢”,让新圣狮人“筑巢”,这个百年古村再次焕发新光芒。
【平安中山 点滴有我】专栏
文 | 中山政法新媒体运营中心
图/视频 | 隆镇狮乡
这是阮新建每天必经的转角,路过这里,也是他一天中感到最放松的时刻。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阮新建驱车回家,从星宝路到海傍街转弯,车窗外的景色就由路旁林立的高楼变成郁郁葱葱的桂圆树。
放眼望去,相比星宝路两边的高楼,海傍路两边的自建二层小楼显得不那么气派,却让阮新建倍感舒适。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溪镇圣狮村人,阮新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上班后,他每次经过这个转角,总会刻意将车开慢一些,让自己的神经得到充分得放松。
他途经河边时总能看到河边钓鱼的人,转过一个弯,就看到圣狮村的牌坊了。
这条海傍路看似拐来拐去,也并不宽阔,但相比以前已经好了很多。阮新建回忆,在他初中时,村里的孩子都是走路上学,从牌坊出来后右转的那条象龙支路,就是进出村子的唯一一条路。现在不但有了海傍路,更有三条主干道沙古公路、广珠西线、康乐北路环绕圣狮村。
一工一农,富足圣狮
因为交通不便,圣狮村曾经的经济并不是很好。在过去,还有着“有女莫嫁象角头”(原来圣狮属于象角头)的说法。如今,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十连增,其中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3500万元,村里嫁来的媳妇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媳妇来自国外。
圣狮村辖区面积约5600多亩,其中居民区约600亩,工业区约400亩,农业区约4600多亩。现在圣狮村常住人口4400多人,异地务工人员约5000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数据在近十几年没有太大变化,老村民和新村民都愿意留在村里。
是什么吸引他们留下呢?来看看圣狮有的金字招牌:“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扫黄打非示范点”“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最美志愿社区”“广东省文明家庭示范点”“珠三角最美生态乡村”“中山市生态示范村”“中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情一理,和谐圣狮
生活舒适的背后,离不开阮新建的同龄人——陈植航带领的治安大队等村社会治理工作人员的努力。
陈植航是圣狮村的治保会主任,村中人口近万人,每天大事小情不断,调解矛盾是陈植航的主要工作之一。
比如最近,美发店的阿琴(化名)和隔壁的阮婆婆(化名)就因为水巷(指的是两户自建房之间的过道)彼此闹起来了。两家分别在过道的两头安装了门,美发店阿琴还放置了杂物在里面。阮婆婆的女儿认为水巷被封闭了,万一有事婆婆将被困在后门出不来。他们要求拆掉前后的门,同时清走杂物。
因为这件事情,陈植航他们已经出动了几次,门也拆了,杂物也清了。但这次因为水巷入口的水泥槛又闹起了矛盾。阮婆婆的女儿女婿认为水泥槛太高,担心婆婆被绊倒,要求阿琴把它敲掉,重新砌一个矮一点的,但阿琴不愿意。
陈植航到现场时,阮婆婆的女婿拿着榔头,准备砸水泥槛,双方正在争执。“先把榔头放下,我来我来。”陈植航赶紧上前把榔头拿下来,“就是水泥槛重做是吧,我来搞掂。”陈植航承诺,两天之内做好新的水泥槛。
后来,新建的水泥槛不但变矮了,还修了缓坡,做了防滑处理,两家人都非常满意。
一新一老,共建圣狮
矛盾不光是村里的老居民有,新老居民之间也会存在,这时如果是陈植航他们这些老村民去调解,新村民可能就会有看法。“尤其是他们在一起经常说沙溪话,我们又听不懂。”新村民林静茵说。
为了更好地调解新老村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让新村民参与圣狮村管理,2013年5月圣狮村成立了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并聘请了3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作为特别委员,林静茵就是其中之一。村党委书记陈嘉庆介绍,所有委员都是经群众推荐、公示征求意见、两委把关的方式产生的。他们村的3名特别委员分别来自湖南宜章、广东新会、广东揭西。虽然户籍不在圣狮村,但是都在这里工作生活。有时村里的异地务工人员间产生矛盾,由他们出面协调效果会更好一些。他们也列席村里的会议,能及时了解村里的动态,也可以更好地向异地务工人员宣讲。
▲在圣狮市场建设项目中,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建言献策的作用 (图:隆镇狮乡)
圣狮村专门设置了特别委员工作室,特别委员定期在这里接待来访的群众,听取他们的合理诉求并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特别委员林静茵在接待群众时,异地务工人员多次提出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她向圣狮村“两委”反映了情况后,经村“两委”会议商议并向镇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后,圣狮小学向新村民子女提供一年级的学位,村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
圣狮村在“2+8+N”“秀美村庄”“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等基层治理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还被收录进《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蓝皮书》。
一俗一景,文化圣狮
暑假期间,圣狮村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来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除了传统的常规兴趣班,圣狮村还结合村里的传统文化,开办了2021年“筑梦狮乡”圣狮村公益暑期文化节——“小狮子”研学体验营,并于7月19日开营。另外,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还举办了“乐享文化 畅游沙溪”2021年沙溪镇精品旅游线路体验活动,孩子们通过参观圣狮古村落、古旧建筑、非遗项目等,深入了解沙溪文化。
▲春节期间,圣狮村举办“青春情暖 爱在沙溪”系列活动之“留在中山过大年”体验年味研学活动。活动召集10户留在沙溪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通过参观圣狮村特色景点和文物,体验新民俗,丰富假期生活、感受不一样的中山年味。(图:隆镇狮乡)
为他们讲解的是阮嘉诚。“说起圣狮文化,‘四月八’是最有代表性的,‘四月八’的巡游活动,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阮嘉诚说。2016年,圣狮村的‘四月八’巡游活动观赏人数多达六万人,今年的‘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也吸引了数万人。
▲相传明末清初,圣狮湾一带发生瘟疫,一番问卜之后,洪圣龙王将舞龙消灾的意旨告之村民,于是村中的健壮男丁全体出动舞龙。舞龙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当金龙舞过时,家家户户都烧炮竹迎接,炮竹硫磺硝烟熏遍村中每个角落,圣狮一带的瘟疫也随之消失了,村民认定这是洪圣王的神灵在保佑,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举行舞龙活动。(图:隆镇狮乡)
有着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圣狮村的文化活动一直丰富多彩,不但有传统文化,新媒体也是红红火火,圣狮村的公众号“隆镇狮乡”阅读量经常过万,村务公开、村民福利、还有村里优秀学子表彰大会、欢送入伍青年、敬老晚会等各项活动在这个公众号里都能找到。这个公众号是由彭晓娃等一批年轻人在运营,这些差不多“00后”的孩子们,不但运营新媒体,还手绘圣狮旅游地图。“我也算后继有人,虽然我离退休还早。”阮嘉诚笑称。
一帮一扶,温暖圣狮
除了让普通新老村民安居乐业,圣狮村还会照顾“特殊”的村民,如曾经的吸毒人员阿毅(化名)。他今年32岁,目前在圣狮村三鸟市场工作。
此时眼前的阿毅,精神饱满,与旁人侃侃而谈。很难想象在三年前,刚出戒毒所时的他多么萎靡不振。
彼时的阿毅,在得知村里专门为他这类犯过错的涉毒涉罪人员提供工作岗位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自此他便有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现在他已经戒断三年,曾经那段噩梦一般的日子已经离他远去。
借助深厚的文化根基及时化解矛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对重点人群提供就业帮助等等,让圣狮村的基层治理成绩亮眼。2000年至今圣狮村没有发生过命案,1000天无“双抢”警情,2020年1月至今无涉黄警情。
“我的同龄人里,因为工作原因有些没住在村里,但是他们的老人和孩子还是大多在村里生活。在周末、节假日,他们还是会回到村里和家人团聚。” 阮新建说,在村里住惯了,不愿意走,而且村里现在发展越来越好,年轻人愿意回来的也越来越多,像运营公众号的彭晓娃他们一样。
来源:市委政法委、隆镇狮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