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
在肇庆的部分偏远乡村,
“出行难”困扰着当地居民。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肇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并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通行条件,
铺就了一条条美丽、宽敞的乡村振兴快车道。
改造砂土路 乡道换新颜
驾车来到高要区
小湘镇西一村委会乡道Y143线,
随着车辆往深处行驶,
平坦蜿蜒的道路将山中美景逐一串联起来,
驱车前行,风景如画。
而就在去年,
这里还是一条没有硬底化的“砂土路”,
晴天出行尘土飞扬,
雨季湿滑难行、泥泞不堪,
给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如何解决?高要区出此“计”!
高要区交通运输部门克服建设过程中
山区道路窄、运送材料困难等问题,
最终把原来的砂土路改造成
一条长约7.8公里、宽约3.5米的水泥路。
水泥路建成后,
村民通往高要区水南镇和鼎湖区的
时间大大缩短,
不仅完善了乡村道路路网建设,
更是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小湘镇西一村委会大胜坑村村长 黄耀辉
这条路开通后,大大方便了我们村民的出行,对于我们农作物的运输也有很大的帮助,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改善“行路难” 筑成“小康路”
“行路难”一直是广宁偏远山区发展中的短板,
在排沙镇横坑村尤为突出。
横坑村处于广东省油茶产业园核心区域,
按照发展规划,
需将横穿油茶园区的广宁横坑
至四会长乐段过境公路由原来的单车道
扩宽为7米双车道,
其中经横坑村境内公路长约3.4公里。
△图源 广宁融媒
该工程的建成,
不仅解决了沿线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还可连接横坑村红花油茶树森林公园旅游景点,
为沿线14个自然村致富奔康铺平了道路,
形成交通促进旅游、带动产业、
引领发展的规模效应。
排沙镇横坑村干部 邓家钦
这条过境路建成后带动了许多游客来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图源 广宁融媒
落实“路长制” 道路有管家
道路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护好。
走进怀集县冷坑镇谭庙村,
一条8米宽、2200米长的村道映入眼帘,
两边栽上了绿化树,
黑色的沥青路面平整、宽敞、整洁。
△ 冷坑镇谭庙村村道宽敞整洁
黄飞龙是该村的村支书,
也是怀集的一名村级路长。
在定期巡路工作中,
若发现存在路边杂草过长等情况,
他会立即联系村中的交通安全协管员
对路边杂草进行清理。
黄飞龙
我的日常工作是组织开展道路管理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反映,并做好存在问题的跟踪落实以及整改,确保所管辖路段和周边环境日常保洁到位、秩序规范有序、路面平整完好、绿化管护到位。
△ 交通安全协管员对路边杂草进行清理。图源 怀集发布
黄飞龙只是怀集众多路长中的一员。
自路长制实施以来,
怀集县根据各级路长巡路发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全力打造“畅、安、舒、洁、绿、美”的路域环境,
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 图源 怀集发布
如今,
肇庆正逐步疏通市域内“毛细血管”,
构建起畅通便捷农村公路网……
★2015年至2021年7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新建农村公路硬底化1736.87公里,县乡道新改建221.44公里,通乡镇和建制村“畅返不畅”路段整治工程683公里。
△红、黄、蓝三种色调在公路无限延伸着,远远望去如同彩虹一般,让平凡的乡间小道变得靓丽了起来。
★“四好农村路”重在养护,肇庆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全市共6310条、11513.071公里县、乡、村农村公路均已落实路长。
接下来,
肇庆将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交通出行条件,
努力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农村公路的总目标,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资料来源 高要发布 广宁发布 广宁融媒 怀集发布 肇庆交通运输
编辑 梁铮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