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
当前,
肇庆市大力构建“4+4”产业集群。
城市产业发展有着迫切的用工需求,
而本地院校培养的人才
便是其最优解。
院校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在肇庆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基地、
广东喜珍肇庆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中
都可看到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身影。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学校应届毕业生有2750人,
其中留肇就业学生人数超过30%,
同比提高近10%。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有大中专学生8000多人,
且与省内四所高职院校开设高职专业学院,
现有高职专业学生1500多人。
根据产业用工需求,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开设有
大、中层次教学班,
设置机电、数控、汽修、模具等19个专业,
以适配城市产业结构。
△工贸学校学生在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通讯员供图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要与本土企业紧密联系,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学校一直采用校企合作订单方式
进行人才培养。
目前,学校已与风华高科、鸿特精密、
小鹏汽车等当地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开设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
校企共育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报读订单班的学生需要到相应企业进行跟岗、顶岗实习,学生入学时必须签订承诺书。
报读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需要到相应企业实习,在校时间与实习时间为1:1,最终录用的学生、学生监护人与学校、企业一起签订现代学徒制四方协议书。
△工贸学校毕业生在广东风华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讯员供图
在校内培训方面,该校积极引企入校,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线“原封不动”地搬进校园,打造出还原生产流程的实训基地。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实训基地学到操作理论知识,并掌握全链条的生产工艺。
在校外培训方面,该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企业实践学习,邀请企业工程师授课答疑,将社会实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校将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努力承担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特别是肇庆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任。
市技师学院则根据本地产业体系
坚持开展教育方面的储备和探索,
每年均深入各企业调研,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
技术应用以及用工需求,
近几年更是根据肇庆市“4+4”产业集群规划,
致力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
金属加工等方面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肇庆市技师学院 图源肇庆市技师学院官网
而肇庆学院作为肇庆地区的
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
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培养“生力军”的摇篮。
近年来,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该校根据产业形势变化,立足于肇庆本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不断加大对机械工程方面、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布局电子信息、食品营养等方向的新专业建设,着力在专业建设上做好“提前量”,为地方发展进行人才和教育储备。
△图源 肇庆学院官网
产业集聚效应留住人才
近年来多个重大产业项目
落户肇庆,并陆续投产,
同时本地传统优势项目增资扩产,
本地新业态、新科技、新应用层出不穷,
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开出优厚条件,
希望招揽合适的人才。
近两年,毕业后愿意留在肇庆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多,特别是2021年,全市4所技工院校预计留肇毕业生较去年相比增幅超过27%,肇庆市技师学院今年预计有超过900名学生留肇就业创业,比去年同期提高9%。其他院校的留肇毕业生也见明显增长。
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该校留肇就业的毕业生中,
有将近280人流向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也有部分学生得到了前往
宁德时代、小鹏汽车、鸿图科技、
喜珍电路科技等较为知名的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
“我院高级技工班的学生基础扎实,技能水平较高,特别是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汽车维修等专业的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肇庆各院校将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培养优质人才,
为肇庆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资料来源 南方+(记者 施亮)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张苑卉)
编辑 叶咏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