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从军报国 娄星青年二次入伍续写荣光

南部战区
+ 订阅

作者 | 李奕、彭澎、易婕

“公公是铁道兵,老公是装甲炮兵,儿子曾经在驻港部队当兵,明天又要准备二次进部队了。”9月1日,二次应征入伍的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青年禹佳林家中,谈到家里三代人的军旅情结,禹佳林母亲康芳云一脸自豪。

▲祖孙三代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

从1959年到2021年,跨越近大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禹佳林一家三代人先后接力参军。一身戎装,承载着这个家庭参军报国的执着,也默默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怀。

祖父:22年军旅生涯

▲禹同修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

今年83岁的禹同修,走起路来仍是昂首挺胸,一股军人风范。1959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服役,先后当过文书、后勤助理员,三次荣获“五好战士”。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我曾三次赴前线待命备战,遗书也写过了,可惜没能上战场杀敌。”讲起战争年代的事,老人家记忆犹新。1981年11月,禹同修转业回到家乡。尽管退伍40年,但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禹同修转业军人证明书

“有国才有家,我们要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要到部队锻炼自己。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争取在部队立功受奖,为家庭争光,为家乡争光,尽己所能为国家多作贡献。”禹同修这样教育后辈。

父亲:参军荣立三等功一次

▲禹卫东1990年比武竞赛留念

时光荏苒,岁月交替。在祖父的影响和带动下,禹佳林的父亲禹卫东1987年11月参军入伍。一次演习中,禹卫东沉着冷静,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一次。1991年5月至7月,还赴内蒙古朱日和参加演习拉练。“从军4年,我完成了大小数十次演习演训任务。因为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导致左耳逐渐失聪。”禹卫东笑着说。

▲禹卫东部分军功章和纪念奖章

“作为一名军人,在部队,就是要服从指挥、苦练技能、报效国家。退伍后更要保持军人本色,吃苦耐劳,踏实苦干,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禹卫东说,转业后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任职的他,继续发扬军人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个人”。

禹佳林:二征入伍续写荣光

禹佳林是听着爷爷和父亲的军旅故事成长起来的,耳濡目染的成长经历,延续了他对国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也让他十分向往军营。

▲手持退役证的禹佳林

2016年,禹佳林如愿加入驻香港部队某步兵旅“苔山尖刀连”,成为一名光荣的轻机枪手。在部队,禹佳林吃苦耐劳,表现优异,新兵连期间就荣获“标兵”称号,并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阅兵,光荣接受了习主席检阅。

▲禹佳林刺杀操表演特写登上《解放军报》

“在七一军营开放日的刺杀操表演中,当时因为训练导致眼睫膜撕裂。作为军人,轻伤不下火线,我强忍着疼痛高质量完成了当日的两场表演。”谈到军营中难忘的事,禹佳林自豪地说,“这次表演,我的一张特写还登上了《解放军报》。”

▲禹佳林最喜欢的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纪念照

2018年,因部队调整改革,禹佳林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了心爱的军营,退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经过三年的学习,今年6月从邵阳医学院毕业,原定于6月底去韶山市人民医院报到上班。但一直以来,禹佳林心中对军装的眷恋和对军营生活的思念始终挥之不去。当看到2021年秋季征兵宣传时,禹佳林萌发了二次入伍的念头,再次报名应征。很多同学不解:“都要参加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去当兵?”禹佳林回答:“部队就像我的家一样,二次入伍就是回家,我太想家了,一辈子待着军营里我都愿意。”

▲在两个军人中的妈妈是最幸福的

妈妈康芳云说:“对于儿子的选择,全家都非常支持。感谢部队培养出来的吃苦耐劳和担当精神,这对我们家来说就是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监制:梁启英 田军里  编审:刘道付 姜博西

主编:孙炳祥      责任编辑:汪尚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