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博馆藏】小器物大道理---公道杯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面目是最基本法则,这种思想体现在社会的诸多方面,也多见于日常生活器物上。

清 青花花果纹公道杯(顺德区博物馆馆藏)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酒杯叫公道杯,一般由杯与托组成。顺德区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的青花花果纹公道杯,杯中站立老寿星的内部有条倒“U”管道(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小孔为出口,瓷管上端约与老寿星胸口位置持平,杯子内底与老寿星连接处隐藏的小孔是进口。向杯内注酒时,若酒面低于瓷管上部弯道处,酒不会漏出;当酒面超过,则酒会通过杯底全部漏掉,杯中滴酒不剩,带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含义,故称其为“公道杯”。

清 青花花果纹公道杯内部(顺德区博物馆藏)

清 青花花果纹公道杯底部(顺德区博物馆馆藏)

公道杯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明朝时期,一位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朱元璋,以博取赏识,命令瓷工们烧制出了一种名叫“九龙杯”的酒具进贡皇上。朱元璋对精致特别的“九龙杯”爱不释手,经常拿出盛酒宴请大臣。有一次在宴会上,洪武皇帝朱元璋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特意安排把他们的酒杯倒满,而对那些平时直言不讳的大臣则只倒一点酒。可谁知那几位被皇帝特意照顾的大臣一滴酒都未喝到,御酒全部从杯底漏光了,而其他大臣则高高兴兴喝上了皇帝赏赐的御酒。朱元璋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斟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观其杯,悟其意”,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

公道杯是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盛酒最为公道。斟酒时要适量,若过满则杯中之酒便会漏得一滴不剩。公道杯无不暗示处世为人的生活哲理:做人不但要公道,还要保持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否则什么都得不到。这种处世哲学,也正是古今圣贤立身之准则。

公道杯原理示意图(图源网络)

公道杯含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之义,也是“谦受益,满招损”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现。杯中站立的老寿星,意在提醒人们行事公道,方能长久。人与人之间,讲究公平合理,致力和谐,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自然也就能够益寿延年。古人利用这种科学的原理,借用如此含蓄生动的方法,通过实用的器具,提醒人们正确看待和把握功利得失,言行要有法度,相处要有界限,真可谓寓教于物的典型。公道杯虽小,却讲出了一个大道理,其中的良苦用心,既显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睿智,又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撰  稿 :李亚舟

排  版 :张   扬

审  校 :黎杏芬

审  核 :彭有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