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晨起口苦?日常多按揉这些穴位自我调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订阅

专家介绍

· 陈波燕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

· 擅长以中医为特色(中药内服、外敷、针刺、艾灸、火针、埋线、放血、小儿推拿等)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四肢筋伤、内外妇儿疾病及亚健康的调理等。

· 【出诊时间】

骨伤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来时嘴巴苦苦的,漱口也不能缓解;还有些人,整天嘴巴苦涩,就算吃甜食也不能缓解;还有些人,心绪不佳时,也有口苦的感觉......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现代医学认为,口苦病症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多由于胆囊功能差,特别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种反应。一方面,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胆汁反流至胃,会引起口苦。另一方面,有的人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发炎等人群也易出现口苦的情况。此外,研究显示,也存在一种精神性口苦现象。多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失眠时都可能出现口苦。这也要引起注意。

中医病因认识

中医上,口苦,与肝是有直接关系的。肝气的疏泄作用,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通无阻。脏腑、经络、形体、关节、官窍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浮沉出入运动。口苦的病因很多,肝失疏泄最为常见,多与情志、情绪、情结等方面有关,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二为情志抑郁,郁怒伤肝所致。三为情结所致常见郁郁寡欢,悲忧欲哭,胸肋、两乳或少腹部位胀痛不舒等症。四为肝气亢逆,或疏泄太过,多为暴怒伤肝,气机紊乱所致。五为肝阳亢盛,日久化火,火迫胆汁妄行上逆于口而苦。

如果你发现这种症状较为频繁且还伴随着其他类型的不适,需要去医院做肠胃、肝脏等相关健康检查,并在生活饮食等方面多做监测,以排除是身体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但如果只是偶发性症状,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话,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按摩穴位调理的办法。

陈医生推荐以下穴位

日常可以多按揉进行肝胆调理

缓解口苦症状

1、极泉穴

定位:属于手少阴心经,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功效: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操作:左手(右手)拇指放于右边(左边)腋窝处,其余四指轻放于右肩(左肩),拇指摸到脉搏处轻轻弹拨,1-3分钟。

2、章门穴

定位:属于足厥阴肝经,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健脾疏肝、理气散结。

操作:双手食指或中指关节匀速旋转按压同侧章门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3、阳陵泉穴

定位:属于足少阳经,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操作: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同侧阳陵泉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或用刮痧板在穴位处顺着胆经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处产生温热感。

4、胆囊穴

定位:属于经外奇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功效:利胆通络。

操作: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同侧胆囊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或用刮痧板在穴位处顺着胆经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处产生温热感。

5、侠溪穴

定位:属于足少阳胆经,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疏泄肝胆之火。

操作:双手拇指掐按侠溪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6、足临泣

定位: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操作:双手拇指按揉足临泣穴,3-5分钟,酸胀为度。

7、滑肉门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操作:双手食中指按揉同侧滑肉门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揉按时可能会出现打隔、放屁等肠胃蠕动现象,但要避免饭后短时内立马按摩。

1、保持口腔清洁,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尤其改掉睡前吃宵夜的习惯。

2、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属于肝胆经当值,早睡可以养肝,“卧则血归于肝”,长期熬夜,耗伤肝血,容易导致肝火上炎,形成口苦。

3、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放松缓解压力,学会自我调节。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曲崇正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