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档 | 林志炫:老天赏饭你也要吃得下去

南方+ 记者

对于林志炫,大家都有很多固定的印象,例如“天赋型”歌手、对音乐的极致追求……在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的彩排现场,他确实对每个细节都非常关注,反复沟通,但是,仿佛他也不是“传说”中那么“难搞”的歌手,对于一些无法达成的共识,他会用一句“好的,我了解了”轻松带过。

已经出道30年的林志炫,怎么看到自己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呢?这期干货满满的对话,让你看到和想象中不一样的林志炫。

大牌档对话林志炫

他眼中的《单身情歌2021》

在9月3日(本周五)21时10分广东卫视播出的《流淌的歌声》中,林志炫将会再度唱响他的名曲《单身情歌》,但这一次,他为这首歌带来重新的编曲理念,“很庆幸能在《流淌的歌声》舞台上完整地呈现这首歌”。

小南:你心目中是怎么定义《流淌的歌声》的呢?

林志炫:我自己觉得应该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你在离开的时候它依旧继续地不断地默默地流到你的心里。来到这个有怀旧和经典意味的节目,我肯定会想要给点新的东西,不想再重复以往《单身情歌》的编曲,于是有了一个相当特别的重新编曲的《单身情歌》,也可以把它当成是《单身情歌2021》。

小南:所以你的这个新版本是第一次在电视或者是舞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林志炫:应该是第一次完整地展示。《流淌的歌声》是一个相当重视而且尊重音乐完整性的节目,所以终于可以在这样的节目里面让大家听到完整版。

老天赏饭吃,也要自己接得住

林志炫出道不久,就有自己的一系列代表作,例如《单身情歌》《蒙娜丽莎的眼泪》等等,他标志性的高音更被大家称为“老天赏饭吃”。对此,他在采访中表示“我只是幸运地接住了每一个机会”。

小南:你其实演唱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你觉得能成为经典的歌,有没有成功密码?

林志炫:如果有密码的话,那就没有人唱片不(大)卖。所以我绝不会去寻找所谓的畅销或者是经典的密码,我觉得应该要从心里出发。这首歌能不能带给你感动,你有没有真的喜欢,其实这是极端的重要。当你喜欢它的时候,你的状态跟你的声音就会赋予它非常特别的化学变化。

小南:你现在还在发新歌,有没有期待说再唱一首能超越以前巅峰成绩的作品?

林志炫:其实到了我这个知天命的年龄,对于歌曲的选择只剩下“感动”,就是它有没有感动我,我有没有意愿、有没有想法,我爱不爱它,要不要出?出专辑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生产线,也不是现在市场的热度好像偏向某一种东西,然后我出来凑个热闹。而是我把我自己非常喜爱的歌曲——是不是让我动心,还有我的理念就是“one take一次过”,我能不能进行到底。现在我做唱片更大的部分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

小南:好像你出道以来一直专注于音乐,期间有考虑过其他跨界尝试吗?

林志炫:我这个人有一个概念是,时间就该浪费在我认为美好的事物上。在我的心里面最美好的事物:好歌与音乐还有知音,所以我会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当然过去偶尔有一次,我客串了一个戏,才客串三天而已,就成为剧组里面浪费底片数量最多的一位。所以拍完了之后,我就觉得要有自知之明,最后还是继续维持我的音乐生涯。

小南:很多人说到林志炫老师,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天赏饭吃”,你觉得自己算是天赋型的艺人吗?

林志炫:其实我不算是老天赏饭吃的人。应该说我一路以来碰到很多重要的合作机会,每一次的合作都刺激我成长。老天应该不是赏我饭吃,而是丢给我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合作机会跟合作对象,让我慢慢地成长,变成现在的我。在跟这些非常杰出的人一起工作的过程当中,我等于是像海绵一样慢慢、逐渐地吸饱了自己的养分。我举了很多例子,其实一再在说明老天没有赏我饭吃,给我很多机会,但这口饭你要能自己吞下去。

林老师滔滔不绝的乐高“小讲堂”

戳视频,看林老师在线指导如何拼乐高

林志炫大牌档花絮

林志炫的微博非常的年轻化,有各种年轻人的术语,还有分享他自己最爱的乐高佳作。他还透露,正因为自己歌迷有不同年龄段,所以他还会用不同年龄的“梗”和歌迷沟通。

小南:你现在在微博是用现在年轻人的语言去和歌迷沟通,你是怎么学习这些年轻化的事物的?

林志炫:应该这样说,我的微博里有不同的粉丝群。如果进“文青知音团”,就是回到以前的那个年代,用非常丰富的文字能力的。我的官方粉丝团里面(就)大部分都是在乱玩梗的年轻人,甚至于他们用一些我看不懂的拼音写一些开我玩笑但又不太想让我知道的内容。但是我逐一去核实、了解以后就懂得他们的梗,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于是呢我在微博上露两手,主要的原因也是要让他们知道——“不要以为我不懂,不要乱发言,ok?”大概是这个逻辑。

小南:我们发现你在微博上有另外一个嗜好是玩乐高。

林志炫:我觉得因为我本身以前是念土木专业的关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也跟我学的东西有关。而且我非常喜欢专注地拼接的感觉,它是一个很花脑力,而且很花耐性,需要专注力的一个活动。我家里有好多拼好的乐高,我开辟了一层楼来放,可是已经快放满一半了。我从拼接的过程当中去了解每一个乐高设计者他本身的巧思,会对他们的脑力跟细心感到赞叹不已。

【采访】梁燕 实习生 杨宁

【拍摄】张思毅

【剪辑】张思毅 实习生 南柯鑫

编辑 刘奕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