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和“太空出差”航天员天地连线,展示太空单车、工夫茶
“香港呼叫神舟十二号,香港呼叫神舟十二号。”
“我是航天员聂海胜,我是航天员刘伯明,我是航天员汤洪波。香港的同学们你们好!香港的市民们你们好!”
9月3日下午,“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北京和香港两地成功举办。活动中, “太空出差三人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与近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大中学生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连线互动。
香港青年学子向“太空出差三人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人进行现场连线提问。 来源:新华社
航天员刘伯明作为“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三室一厅一卫”。在睡眠区,睡袋上方贴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以及出舱后画的画。“我们乘组每个人都带了全家福。”
刘伯明的全家福和简笔画。 通讯员 供图
在和香港学生互动环节里,航天员就如何在失重环境中做实验、锻炼和饮水等问题进行解答。
针对“太空试验”的问题,汤洪波介绍,目前主要开展有失重物理、航天医学、基因工程三大类太空实验。“利用宝贵的飞行机会,研究失重环境下特殊的物理现象,以及太空飞行对航天员身体、心理、操作行为、运动特点的影响。”
汤洪波还介绍并展示了脑电帽、超声探头等航天医学仪器。
聂海胜介绍,长时间处于失重状态下,肌肉会萎缩,骨骼钙会流失,心血管功能会下降,因此锻炼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航天员展示在空间站里如何骑车锻炼。 通讯员 供图
他演示了太空版自行车。由于失重,自行车没有座椅,脚蹬上有锁鞋以固定双脚。展示了正常骑法后,聂海胜说,“我们这个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下肢力量,也可以锻炼上肢力量。”
聂海胜一边说一边把车倒转过来,身体飘浮在空中,双手抓住“手摇自行车”的脚蹬开始锻炼。引发一阵笑声掌声。
聂海胜“手摇自行车”。 通讯员 供图
刘伯明介绍了太空饮用水的来源:除了从地面携带上去的之外,主要靠收集冷凝水和尿液。
他详细介绍了收集回收的过程,并表示“水资源这么宝贵,对于我这个爱喝工夫茶的航天员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刘伯明拿起一袋茶,“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喝工夫茶的水平。”
从袋子里,刘伯明挤出一个水球。“水泡呢还不能太大,太大了就‘游离’了;太小了呢,不够喝。恰到好处这么大的一个球。”
刘伯明喝工夫茶。 通讯员 供图
此次活动由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设计师、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分别在香港和北京会场出席活动。
在北京现场的专家,也远程回答了香港学生的提问。
周建平院士回答了此前网上“海选”到的部分香港市民问题。就“国家会在什么时候从香港选拔航天员”,周建平回应说:“目前空间站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到我们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之后,我们会尽快把大家的愿望变成现实。”
今年18岁的香港中学生郑顺明,是在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的2003年出生的。他向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提问:“当时您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航天员,您觉得航天员这个职业最酷的地方是什么?”
杨利伟回答说,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代表国家展示国旗、向全体华人问好的时候,是最酷的场景。
杨利伟回忆说,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实现了飞行梦想后,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应该说(能够)成为一个航天员,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 。是自己的热爱,以及国家的需要,让我们能够走入这个行业。”
郝淳在致辞中表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万众一心的奋斗结晶,体现了中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他还表示,载人航天工程一直得到了香港同胞的关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多项技术研究和项目研制;香港青少年设计的试验项目,还在神舟十一号进行了搭载试验;神舟五号完成任务后,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多次访问香港,深刻感受到香港同胞对国家航天工程的热情和支持。
郝淳说,未来希望香港同胞继续关注支持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欢迎香港同胞更多参与工程实践,让更多的香港智慧闪耀太空。
【记者】王诗堃
【视频剪辑】许舒智
【海报】唐嘉欣 刘子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