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红棉剪影队

五邑大课堂
+ 订阅

蝉声阵阵,暑气逼人,2021年的暑假如期而至。这个夏天,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结识,并于线上完成了第一次全体“会晤”,也是在这一天,在团队小伙伴的疯狂“头脑风暴”以及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确定了以剪纸与皮影艺术形式阐释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红棉精神”实践主题,并确定了线上调研与实地考察结合的实践方式。

为更真切地感受红色精神的价值内涵,并为后期艺术创作、文创设计积累原型素材,我们团队于7月17日动身前往位于江门开平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与周文雍故居,这是我们活动的第一站,也是一次寻找灵感缪斯的“红色之旅”。

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内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矗立在园内左侧的纪念碑,厚重的革命气息便已扑面而来。推开纪念馆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刻有陈铁军、周文雍名字的铜像碑、浮雕刻制的“狱中诗”。纪念馆的六个展区分别以图文方式向来访者诉说着红色革命的故事。

离开纪念馆后,我们来到周文雍故居。与来访人员络绎不绝的纪念馆不同,周文雍故居坐落在幽静的巷弄之中。故居始终保留着周文雍幼年、青年的生活痕迹,让我们感受到烈士生活气息的另一面,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丰满。从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到周文雍故居,“红色之旅”给了我们无限的灵感与动力。

一天的参观学习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分配相关工作,网上调研不停歇、宣传工作也不落下,相关设计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更好地捕捉灵感,使得红棉精神的人物原型更好地融入至剪影与皮影作品中,团队成员自行观看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通过电影,寻找并定格我们需要的场景以进行二次创作。

为保证成员间的联络与工作切实有效进行,我们还多次举行了线上会议,很多个夜晚里,我们都相聚享受“头脑风暴”的快乐,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前行。

周文雍、陈铁军人物原型剪纸、刑场上的婚礼系列皮影场景与视频以及海报都在小伙伴们的不懈努力之下相继成型,我们的实践成果也初现雏形。

从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的实践主题确立,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进行,再到实践成果的产出,时间给了我们努力的答案,团队也以自己的、全新的方式诠释了“红棉精神”。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团的我们,始终坚持着“创新”思想,大胆尝试红色精神与广府文化融合与宣传方式的“推陈出新”,以贴近生活、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红棉精神与广府文化的魅力所在。

如何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引导青少年自觉学习党史至关重要。而以剪纸、皮影艺术表现红色革命精神,创新党史学习形式,则是我们团队给出的答案,也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献礼建党百年。

【来源】五邑大学团委

编辑 周柳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