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邑”研百年队

五邑大课堂
+ 订阅

最近微雨朦胧,这样子的天气总让我想起了调研谭国标烈士故居那天的情景,也是同样的天气。

说起谭国标烈士,或许大多数人并无过多了解,如果不是因为此次社会实践的契机,我大概也不会有机会去走近这位伟人的一生,去感受他短暂又不朽的一生。

“一家书店,两封遗书,三份刊物,二十四岁年华,正是恰同学少年”,这是我对谭国标烈士一生的深刻印象。尽管他在中国革命史上并没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那血染的青春,是每一位了解他故事的后辈所会被震撼到的。

他,是当之无愧的无数后辈奋斗的楷模。

7月15日起,我们团队开展了近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视角,解读谭国标烈士的一生事迹。7月19日,我们集体前往谭国标烈士故居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清风飘,细雨遥,庄严肃穆的灰雕和斑驳古老的围墙,更衬得眼前这座古屋静谧祥和,故居负责人谭老师边讲解边带领我们走进故居,深入浅出的话语,缓缓揭开故居主人的神秘面纱。

谭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谭国标烈士开办秋明书店、创建“广州文总”等生平事迹,而且还讲述了他被捕期间对党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且带领我们参观他苦心研学的地方——朝阳草庐。除此之外,我们也采访到了其他后人,通过他们的回忆把我们带回那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

难以想象,在这座普通的古屋里,正值青春年华的古屋主人在血雨腥风的烽火岁月里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以身报国的傲骨豪情。这位将生命定格在二十四岁的革命烈士,对于为革命事业奉献终身的抉择无怨无悔,他舍小家为大家,还没好好享受家人团聚的欢乐,就要与家人天人永别,到了临终前,他终究放心不下自己的牺牲对母亲和妻儿造成的打击,于是他留下了两封简短遗书,尽管那是告慰家人的,但是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他的革命正气、家国情怀。

结束一天的调研,当我们离开故居时,回首那栋充满沧桑感的灰色建筑,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谭国标烈士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精神永恒,虽然他的事迹还没有那么多人知晓,但是那段历史就像烽火岁月里的那颗星辰,平淡沉寂,却是中国革命史上永不消逝的痕迹。参观谭国标烈士故居,走进他的壮志一生;探寻谭国标烈士足迹,感悟他的精神品格;采访谭国标烈士后人,理解他的无悔选择。

此次调研,我们更坚定了宣传谭国标烈士故居的初心,也期望更多人了解到谭国标烈士的故事,我们希望践行实践初衷,结合IP形象、海报与宣传手册、动画视频与微视频以及推文系列的方式,传播谭国标烈士的故事,用我们的行动,跨越时空,与谭国标烈士的信念遥相呼应。寻足迹、悟担当,把理想信念的种子、红色传统的基因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坚定不移的意志担当使命,在实践中习真知、炼意志、立品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五邑大学团委

编辑 周柳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