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升旗仪式、第一课...恩平开学日这一幕幕刷屏了!

恩平广播电视台
+ 订阅

开学第一天

新学期 新起点 新期望

今天(9月1日)

恩平各校迎来了

告别欢乐的假期

迎来了新学期的校园生活

各个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久违的上课铃声响起

恩城中学平东校区正式揭牌启用

今天上午,恩城中学平东校区举办揭牌启用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市领导吴彩堂、李金元出席仪式。仪式上,市教育局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平东校区的建设情况,并希望恩城中学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建成教书育人的典范,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一流学校。

随后,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一起为恩城中学平东校区揭牌,共同翻开我市教育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揭牌仪式现场

恩城中学还组织开展快闪文艺表演活动

通过歌唱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

共同庆贺恩平市恩城中学

平东校区正式启用

营造新校区喜气洋洋的氛围

展示全校师生的新学期新气象

快闪文艺表演

今天上午,市领导吴彩堂到恩平海外联谊学校检查开学工作,听取校方开学第一课的授课内容及开展情况的相关介绍,并详细了解该校操场、宣传栏等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情况。吴彩堂要求校方要加大升级改造的力度,改善办学环境,为全体师生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有序入校

同学们穿着校服、戴上口罩和红领巾

保持距离

测量体温后有序排队入校

升旗仪式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清脆的童声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全体师生满怀崇敬之情向国旗行注目礼

表达对祖国最美好的祝愿

开学典礼

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迎接新学期的开始

在新学期里

师长对同学们寄予殷切的期望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打开新学期的美好开端

疫情防控、禁毒宣传走进课堂

提醒师生们时刻做好防疫

远离毒品

精彩课堂

美好“食”光

最后再来看看同学们的上课情况

希望他们新的学期可以

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新学期,校历要收好|

按照《江门市2021—2022学年

普通中小学校校历》

全学年共52周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统一于2021年9月1日开学2022年寒假时间是1月16日—2月12日

【义务教育学校】

2021-2022学年校历

【普通高中】

2021-2022学年校历

新学期,新政策|

2021年秋季新学期

有哪些教育政策正式实施?快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校

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二章第七条)具体内容中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实现全覆盖

7月13日下午,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司司长的发言明确:今秋推行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会上具体提出:

课后服务要全面覆盖,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要保证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性侵害

6月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了第50号教育部令,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中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视频监控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性骚扰工作机制

学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教职工以及其他进入校园的人员实施以下六类行为: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图片来源:《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欺凌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了欺凌的概念,要求学校应当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并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以下五类欺凌行为: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此外,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则中对校园欺凌做了定义,叫“学生欺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专门对学生欺凌怎么防治做了规定,比如建立防控机制;对教师、学生进行防控校园欺凌教育和培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等。

对于学生欺凌,学校应当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安全。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禁止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答记者问,其中解答了有关“《规定》主要保护学生的哪些权益”等问题。

《规定》要求,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出发点是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但是同时规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禁止手机带入课堂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与“五项管理”的要求也逐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规定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对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使用作出要求: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秋季开学后,除教学需要外,不要再让未成年人带手机进课堂了哦!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发布了中小学生课间“休息令”:

第八条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过一项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调查:

调查显示,77.2%的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很安静,初中的比例为69.8%。在小学,课间可能变成了“不出教学楼”“不能跑跳”。在中学,课间总是拖堂,直接就连到了下节课。大多数学校还都安排了课间值日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制止同学们喧哗、跑跳、打逗。

该条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中小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国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心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信息报送

6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本地学校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相关信息数据报送工作,依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上报系统,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报送一次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春季学期单独报送,秋季学期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一并报送。视力监测结果填报数据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左眼裸眼视力、左眼屈光度、右眼裸眼视力、右眼屈光度

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数据报送工作从2021年秋季学期实行,今后每学年春季、秋季学期都应分别报送。

在新学期里

希望各位同学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来源: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

记者:郑永豪

编辑:梁艺苑

摄影:李鸿欣、余翠莹、张浪莹

供图:市教育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