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学院——寻“邑”党史小分队

五邑大课堂
+ 订阅

纵观百年历史,从带领工人运动、地下活动到抗日前线,五邑华侨中涌现一批爱国革命先烈。为继承和弘扬五邑侨乡革命精神,我们将调研地点定在侨乡革命历史文化厚重的开平市。在调研开始之前,指导老师与队员们收集了大量党史资料,多次讨论分析,确定按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时间顺序,走访调研劳培故居——周文雍故居——谢启荣故居——谭国标故居——谢创故居——邓一飞故居——赤坎南楼——司徒美堂故居等遗址。

7月21日,我们来到“行走的思政课”第一站:劳培故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华侨劳培加入黄花岗起义,告别亲人,勇赴战场。在劳培故居所在地沙塘镇,我们十分有幸采访到一位96岁老党员——劳邦达。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亲身经历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上海等大小战役,曾立一等功和三等功。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劳邦达写在回忆录的话:“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为了老百姓”。

劳培故居外景手绘图。

劳培故居外景手绘图。

联光村劳书记讲劳培烈士故事。

联光村劳书记讲劳培烈士故事。

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陈铁军同志于1928年在广州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周文雍同志与陈铁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信仰和爱情,成就了一段让人高歌传唱的历史传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誓言,更传达了周文雍同志对革命信仰的坚定。

周文雍后人周弘毅讲述周文雍陈铁军革命故事。

周文雍后人周弘毅讲述周文雍陈铁军革命故事。

谢启荣故居外景手绘图。

谢启荣故居外景手绘图。

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我们先后来到谭国标故居、谢创故居、邓一飞故居、赤坎南楼。从谭国标“以笔为枪,以字为刃,唤醒群众”的民族担当,到谢创“不忘初心,敢为人先,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宏愿;从邓一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到南楼七烈士“誓死守,卫家园”的理想信念,我们深刻领悟到了革命信仰的强大力量。

谭国标后人谭海畴讲述谭国标的故事。

谭国标后人谭海畴讲述谭国标的故事。

谢创故居。

谢创故居。

邓一飞后人邓先生讲述邓一飞的故事。

邓一飞后人邓先生讲述邓一飞的故事。

赤坎南楼手绘图。

赤坎南楼手绘图。

“行走的思政课”最后一站:司徒美堂故居。抗日战争期间,司徒美堂为支持抗日,多次发动华侨筹款,支援国内抗战。解放战争后期,他也曾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号召广大侨胞跟随中国共产党。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毛泽东主席曾亲切地称赞他为“华侨楷模,光辉旗帜”。

司徒美堂先生的遗卧。

司徒美堂先生的遗卧。

合照。

这次走进开平革命文物的走访调研,让我们更了解侨乡开平的红色历史。同时,我们也运用土木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专业特长,为革命故事绘制素描画,一笔一画用心感受革命英雄的精神气节,让红色课堂真正“行走”起来。

【来源】五邑大学团委

编辑 钟惠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