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卖了8000万,还有一半的歌没出……”
近日,蔡徐坤今年4月发行的专辑《迷》引发关注。
据悉
在长达半年的预热后
蔡徐坤于4月13日
发行了新专辑《迷》
上线仅用1小时56分25秒
就突破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
刷新了某音乐平台
“殿堂史诗唱片”销量等级认证记录
但神奇的是
《迷》这张原本应该有11首歌的专辑
却只放出了5首歌
剩下的6首歌一直未上架
其中5首歌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消息一出,“贷款型”发歌被不少网友质疑:
▷最新:紧急上架!专辑已全部解锁
8月30日上午,@蔡徐坤工作室 发布微博,全部歌单解锁。
8月31日下午,蔡徐坤工作室就专辑预售争发布《致各位消费者、媒体、网民朋友们的致歉信》和《致全体粉丝的一封信》。
▷微博处罚9千余个账号
@微博管理员 8月31日发布社区公告:近日,@极目新闻 发布关于明星蔡某某的相关报道,引发网友热议。站方发现,在评论区存在集体攻击媒体的行为,部分账号刷屏控评,并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进行谩骂攻击、造谣污蔑,严重干扰其正常工作秩序。
站方对于在媒体官微评论区等公共空间恶意刷量控评、扰乱秩序的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
根据《微博社区公约》相关规定和近期公告相关要求,处理@SourSweetStrawberry 等互撕谩骂账号460个;处理@宝子勇敢飞妈咪永相随 @Galuuu 等攻击媒体账号150个;处理@美美一枝花 @我也不知道用什么id 等控评刷赞账号9040个。以上违规账号将视情节被处以禁评、禁赞、禁私信以及禁言一周至三个月的处罚。
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其中提出10条措施,包括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
▷律师:无“延期交付”提示,《迷》的预售涉嫌违法
以专辑的形式售卖
但专辑中只有数支甚至一支单曲
其他作品无固定交付日期
这种专辑交易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陈亮表示,预售行为是否合法的关键前提是——出售方是否在出售页面明确告知或提示消费者,该产品将“先收费、后期交付”,且类似条款需要在页面上予以重点提示,例如加粗、变体字、大字号等,“如果没有这些相关表述,则出售方没有尽到足够的说明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有媒体发现,QQ音乐平台蔡徐坤专辑售卖页面,并未有任何“部分单曲将分批发出”的相关提示,记者搜索蔡徐坤及蔡徐坤工作室4月以来所有微博,其涉及《迷》的宣传中也未有任何相关提示。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逐步解锁”并非首例!曾有明星回应
蔡徐坤新专辑的“逐步解锁”发行模式,在业内并不算新鲜。早在2017年,周笔畅的数字专辑《Not Typical》就以每月推出一首新歌的方式发布,整张专辑发布周期长达14个月。
毛不易的新专辑《幼鸟指南》于今年5月底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上线之初,专辑里只有一首主打歌,剩余10首也是在之后的一个月内分批解锁。
这是毛不易首次尝试先发专辑后解锁歌曲,不少购买者同样表示质疑。
毛不易在平台评论区回应质疑:“20元是包含了整张专辑,之后的歌曲上线都不需要重复购买。”在毛不易的回复中,也明确提及了分批上线歌曲是出于企划和制作的考虑。这也表明在数字专辑时代,专辑不再是制作完毕才能发行,而可以处于“动态”制作中。
来源:广州日报、法治日报、观察者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