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世界观|俄罗斯冰球手和龙岗的“冰雪奇缘”
金秋九月,午后的深圳,气温仍达到30度以上。位于龙岗的深圳昆仑鸿星冰球气膜馆里,冰球少年们在冰面上追风逐电,花样滑冰姑娘们在冰上翩翩起舞。
“一、二!”“射门,倒滑!”这座华南地区唯一的奥林匹克标准冰场上,前俄罗斯职业冰球运动员帕维尔正用简单的中文,带领青少年训练正反手侧方拨球和长距离拉球滑行。
从北纬55°的北亚欧大陆,到亚热带的中国南海之滨,布鲁诺夫•帕维尔(Borunov Pavel)从家乡莫斯科来到了位于深圳龙岗的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担任青少年培训部的主教练。
冰雪运动带来的吸引力,不因北方还是南方而有所区别。
在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指引下,在“北冰南展”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这项发源于北方、相对小众的“贵族运动”也逐渐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来到了温暖的南海之滨,走进了常年平均气温22.5℃的深圳。
让“冷”运动“热”起来,帕维尔积极参与到助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工作中,带动更多的龙岗青少年“上冰”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大幕,奥林匹克在未来的半年内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帕维尔看好冬奥会是中国冰球大发展的契机,他期待着看到冰球文化能够在南国深圳,在龙岗这个“深圳运动氛围最好的地方”进一步落地生根。
“冰球对你意味着什么?”“生命。”
对于5岁开始学习冰球的帕维尔来说,球员、队长、教练,过去二十年的成长经历都是围绕着冰球。
1996年2月,帕维尔出生于莫斯科一个体育氛围浓厚的家庭,爸爸是水球运动员。儿时,帕维尔的妈妈建议他学滑雪,爸爸建议学游泳,而他一心只想学冰球。电视屏幕上,大个子的冰球运动员身着一身专业装备、手持冰球刀飞驰滑行的模样深深吸引了他,在他心中埋下了冰雪运动的种子。
“冰球在俄罗斯是一种信仰。”帕维尔介绍,冰球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国民度不亚于“国球”乒乓球之于中国,仅在莫斯科就有42家专业级和65家非职业级冰球俱乐部。在俄罗斯,职业冰球运动员也被看作是前景光明、能够出人头地的职业。
要在一个冰球运动员基数庞大的国度脱颖而出,成长为一名职业球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职业运动员时期,帕维尔在俄罗斯打冰球。
15岁时,帕维尔开启了职业冰球运动员的生涯,担任球队主力后卫,曾作为球员效力于俄罗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超级冰球联赛(VHL)“Buran”、俄罗斯青少年职业联赛(MHL)“Spartak”、法国冰球联赛“Orlean”等球队。大学期间,帕维尔就读于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今年25岁的他,已有了7年的青少年冰球训练的执教经验。
2019年,帕维尔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深圳的邀约。
“昆仑鸿星是代表中国参加大陆冰球联赛(Kontinental Hockey League,简称KHL,世界最著名两大职业冰球联盟之一)的唯一俱乐部,在俄罗斯很有名气。”帕维尔接下了“橄榄枝”,踏上了去往中国的行程,由此与龙岗结缘。
深圳是帕维尔的中国“第一站”。这里温暖湿润的天气,常常让他想念家乡下雪的日子。
地处亚欧大陆北部的俄罗斯,很多地方常年积雪,当地人对冰雪运动情有独钟。帕维尔回忆道,每到冬天,莫斯科便成了冰雪运动的欢乐海洋,街区公园、社区绿地都可以成为免费户外冰场。
如今,在距离家乡七千多公里之外,俱乐部为帕维尔提供了住宿保障。他所住的宿舍为嘉欣园冰球队运动员公寓,由原龙岗区人才安居房改造而成。
2019年底加入昆鸿星俱乐部后,帕维尔负责青少年球员全梯队(U14、U12、U10、U8)的队训及比赛指导工作,从零开始组建并训练U10队,先后带领队伍在“昆鸿星邀请赛”,“爱心杯”南方冰球联赛等比赛中取得U10组第一名的成绩。
在课后之余,帕维尔在龙岗找了运动健身的好去处。“在深圳这座城市中,龙岗的运动氛围是最好的。”帕维尔表示,他经常和朋友来到深圳大运中心附近运动,这里足球、篮球、羽毛场、乒乓球等专业体育场馆一应俱全,周边的公园、绿道环境清幽舒适,运动后还可以到万科里、Coco Park等商圈休闲娱乐。
冰球亦称冰上曲棍球,被誉为冬季运动“王冠上的明珠”。现代冰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加拿大,从60年代起,在我国齐齐哈尔市便有了在冰上打球的人群。
作为冬奥会上唯一的集体球类项目,冰球是世界上最让人热血澎湃、速度最快的竞技项目之一。1956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了在波兰举行的第1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冰球比赛。
2018年9月,中国体育总局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中国普及冰雪运动最响亮的口号。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
作为常年生活在亚热带气候里的深圳人,对冰上运动是相对陌生的。
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冰雪运动发展战略,龙岗也开启了在南方地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探索,帕维尔也参与其中,助力推动冰球运动走进龙岗青少年的生活。
冰球的种子,正在龙岗的校园里初步“萌芽”。
3月,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与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简称“深中龙初”)合作组建起首支冰球校队,综合考虑动作敏捷性、胆量、滑冰基础等要求,选拔出首批约30名校队成员。帕维尔担任该校冰球校队主教练。
帕维尔在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选拔青少年冰球运动员。
穿上全套护具、体验冰球训练、学习冰球知识,首次走进专业冰球场馆的深中龙初的初一学生们,在专业冰场上开启了人生中的“冰球第一课”。
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副总经理杜丛飞介绍,上学期这样的训练课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进行,已完成了十周的课时。
“校队培训是有趣同时也是艰巨的工作。一开始从零开始训练,只有一个学生明白需要完成动作,而其他人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大约一两个月后,学生们开始有明显的进步,有一些打冰球的模样和比赛的感觉。这是一段美妙的经历。”帕维尔说。
就在前不久,帕维尔随俱乐部一同参观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双方拟联合推动在该校大一年级新生中组建冰球社团。
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及项目发展历史等因素制约,当前中国冰雪运动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帕维尔清晰地记得,在来到深圳工作之初,在他人交谈过程中,他经常被问及“冰球是什么”。
与此同时,令人欣喜的转变也在发生。
在龙岗工作生活的这两年,帕维尔看到不少深圳的商城里有了新建的冰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龙岗打冰球,其中还不乏跨区、跨城市,从深圳南山、福田、龙华、广州乃至香港等区域来到龙岗训练的青少年球员。
“孩子非常喜欢冰球,六岁开始上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这是一项很辛苦的运动,碰撞大,运动量不亚于跑步游泳等体育运动,训练后常常从袜子到吸汗帽都是湿的。但是他愿意坚持下去,学冰球之后,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变得更能吃苦耐劳了。”
家里住在龙华观澜的刘女士表示,现在驱车半小时送儿子来龙岗练冰球已是常态,这项运动保证“冰时”很重要,三天不上冰,脚感、技术、速度和力量都会变差,训练至少要保证一周三次。
在帕维尔所教学的学员中,他观察到,孩子们对冰球运动的热情在“升温”。
“一开始往往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孩子还不知道冰球是什么,训练后逐渐喜欢上冰球运动,召唤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来组队打比赛。两年前,我刚来这里工作时,这里只有不到30名学员,现在学员已经有100人上下了。”帕维尔说。
怎样选拔适合冰球运动的“好苗子”?帕维尔表示,首要看重的不是身体素质或滑行技术,而是兴趣,要对这项运动充满热忱;二是要有勇气,面对这项激烈的、对抗性强的运动;三是头脑敏捷、反应快;四是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帕维尔给10岁以上的青少年球员讲解冰球战术课,五人团队如何打配合。
在世界冰雪强国的版图中,少不了俄罗斯的名字。如何在中国南方发展群众性冰球运动?
参考俄罗斯的经验,帕维尔建议,在网络平台和电视等媒体渠道,更多地转播冰球赛事、展出冰球文化背景相关的专题片,提高冰雪运动的受众普及率,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加大场馆建设,培育更多的专业级及非职业级的俱乐部。
送夏迎冬,梦想接棒。8月8日,随着燃烧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的奥运圣火缓缓熄灭,奥林匹克正式宣告进入“北京时间”。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奥运健儿将在7大项、109小项冰雪项目上巅峰对决。
对于即将来临的冬奥会,帕维尔表示,他将关注中俄冰球队在这次国际赛事中的表现,期待和学生们一起观看比赛,也期待还有更多的冰雪故事从这座城市中生长起来。
【策划】凤飞伟 刘越亚
【采写】刘越亚 实习生 周文剑
【摄影/摄像】朱洪波(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剪辑】王抒
【鸣谢】深圳昆仑鸿星冰球气膜馆场地及素材支持、校队助理教练和翻译王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