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滘老街大升级!一期预计明年完工!

南海桂城
+ 订阅

千年古村,叠滘水乡,文化兴盛,民俗繁盛,古迹众多,乡民兴旺。

叠滘文化涂鸦 容铸华/摄

然而空间布局杂乱的现状,限制了古村发展、叠滘文化传播。随着桂城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叠北社区叠滘老街也迎来了改造提升!日前,叠北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已正式启动,并已纳入南海区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其中一期工程将在2022年10月完成!

如何在更新改造中留住文化记忆与乡愁,是留给桂城的重要考题。新鲜出炉的改造方案带给我们全新的答案,一起看看!

项目名称:叠北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项目定位:社区共建导向下的文商结合体验区

项目范围:项目分两期进行改造:一期主要是叠滘旧街从北面古岸牌坊向南经双溪茶楼、图甲会馆到叠滘小学与桂城织造厂交汇的池塘边。二期主要包括叠滘墟市入口、叠滘旧墟南侧以及叠滘公园一带。

项目亮点:延续历史脉络,保留人文特色,传统岭南建筑与现代风格结合。

改变与留存:古建筑修旧如旧,延续历史脉络

项目将改变原本杂乱的布局划分为文化特色区、休闲商业区、原生墟市区、创意办公区等,六大区域进行改造提升。

此外,还将保留原有建筑的排列位置及文化特色形成沉浸式的观赏、游玩空间。

同时调整基础设施,拆除临时建筑、调整主入口、道路疏通、规划停车位等,方便市民、游客等通行和游览。

空间结构改变,历史脉络不变。叠滘古迹众多,包括33间祠堂、双溪茶室等。针对变形严重的古建筑,一期工程将按照传统样式结合现代美学进行复原,并巧妙利用闲置空间,打造成休闲好去处。

叠滘水街入口

入口处将结合龙船文化打造叠滘牌坊、文化展示区,展示“叠滘龙船漂移”的深厚文化。

铺上浅灰色石条,修复原有建筑外墙与结构,采用现代化新材料包裹外立面,植入现代橱窗,叠滘水街重新塑造视觉入口,糅合传统与现代,简洁大方。

双鼓茶楼

原本破旧、铺满铁皮的建筑将修整为淡雅古朴的“双鼓茶楼”,延续本土“茶文化”。

改造前

窗户倒映树影与潺潺流水,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

双溪茶室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每几步就能遇见别致的古建筑。

街坊熟悉的双溪茶室,将按照原貌复原。

改造前

建筑保留岭南特色,门口的栅栏古香古色,似乎置身百年之前的叠滘,感受旧日的风情与氛围。

双溪书局

新改造的双溪书局将为文化传播提供文艺空间。

阳光透过屋顶,洒在古香古色的原木上,尽显现代美学风采。在这里感受叠滘文化,也成为一种享受。

墟廊游景

改造前

叠滘古墟是叠滘墟市文化的活样本,陈旧的入口牌坊将被翻新,传统文化名片将随之被擦亮。

古墟内还将保留并增加花市摆卖、市集摆卖位置、打造艺术作坊等,举行集会活动及节庆活动,延续现有的墟市活力,重现叠滘旧墟热闹景象。

休闲空间

叠滘水街将打造喷泉广场,集表演、活动、休闲、玩乐一体,增加游客亲水互动体验。

传统建筑之间。设置现代化观景台、公园。村民、游客在此乘凉、休憩,悠然享受叠滘文化氛围。

融合与创新:保留原住民,延续叠滘社区活力

原住民是叠滘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水乡文化的活态展示,保留原住民,也就留下了叠滘水乡的风土人情。

摄/孔凡佐

项目利用空置的公产用房加以改造成各种功能的社区公共用房,并在特定的时间内,例如传统节日活动时兼做空间展示,从而强化了本土文化的输出与交流,同时,请来当地村民经营店铺,带领村民发展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融入现代艺术,激活传统文化空间,以叠滘文化为来源,设置现代化艺术装置,使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更温暖、更有趣味。

通过现代科技,在景区设置充满历史感、时尚感的艺术灯光,让叠滘水乡文化聚集区核心,在夜晚也能散发岭南风情的魅力。

最新的规划方案显示,垃圾分类投放处、公共卫生间等科学布局到景区每个角落,为当地市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游客提供整洁、舒适的游玩空间。

改造提升后的叠滘水街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新潮文创碰撞交融,你期待吗?

来源:桂城街道公有资产管理办

编辑:佛山新闻网  赖嘉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