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一医院关节运动医学小儿骨科收治一名12岁青少年,他自几年前开始出现行走或跑步运动后足底及踝关节疼痛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所以一直没有在意。今年开始随着运动较前频繁,逐渐出现足底、踝关节疼痛加重,并出现小腿酸痛感,家长遂带他就诊。
经过科主任袁艾东的细致查体,发现该患者内侧足弓塌陷、距骨头突出和负重位后足外翻畸形,诊断为平足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畸形。
关节运动医学小儿骨科医疗团队讨论认为: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情况,诊断为可屈性平足(柔韧性平足),可采用平足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新型距下关节稳定术。
新型距下关节制动器由椎状部分和柱状部分组成,与椎状的跗骨窦及柱状的跗骨管解剖形态相匹配,从而提供近似生理的力学传导,更加符合跗骨窦的“十字轴线点”。通过在跗骨管内使用新型距下关节制动器来限制距下关节过度活动,改善负重时足部力线,不仅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该方法具有简单,切口微创约2~3cm,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治疗青少年平足症较好的治疗方案。
听听医生怎么说
袁艾东主任介绍:生活中不乏先天性平足症患者,通俗讲就是大家口中的“扁平足”,是一种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病症。平足,也就是足弓塌陷,正常的脚底有三个足弓,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让我们的足踝具有弹性和缓冲功能。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平足,有一个最简单的水印自测法可以初步测试,中足内侧椭圆形缺损小于总面积的1/3,便很有可能就是平足。
平足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5%,主要特点为内侧足弓塌陷、距骨头突出,负重位后足外翻和足的印记增大。
一般可分为可复性平足(柔韧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该病症患者负重力线不正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足部疲劳或疼痛症状,4-8岁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定制矫形支具或鞋垫,可调节的定制鞋或行走靴。8岁以上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新型距下关节制动术通过在跗骨管内使用内置物来限制距下关节过度活动,对儿童平足症而言,是一个简单、可靠、微创的手术,可重排距骨和跟骨的力线,恢复纵弓。同时儿童常能很好地适应关节制动术,术后效果明确,且内植物取出率低,是广大平症足青少年患者的福音。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小儿骨科近几年在袁艾东主任的带领下,学科发展迅速,开展的多项手术技术达到省内先进、韶关领先水平。平足症的微创治疗--新型距下关节制动术的在粤北地区率先开展,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为青少年平足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专家介绍:
袁艾东
骨科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小儿骨科主任。擅长复杂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修复重建,成人、儿童骨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的初次置换及翻修术,“保膝和保髋”手术,四肢骨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小儿骨关节畸形的矫形等。
现兼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足踝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韶关市骨质疏松分会主任委员,韶关市关节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获“首届韶关名医”和“第三届南粤好医师”称号,2020年获“岭南名医”称号。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电话:0751-8914452
供稿:梅浩
审核:袁艾东 杨莉 余前华
编辑:杨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