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南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加压奋进,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围绕“断源、截污、清淤、修复”的工作思路,聚焦厂网贯通、水岸同治,着重控源头污染、建环保设施、治支流水体、促产业集聚,全力以赴推进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练江流域潮南区八大重要支流水质主要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2018年的2.61降至2021年的0.50,取得了向好变化,“母亲河”已焕发新颜。
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重截污控源,强化内源治理,科学生态修复,环境绿化美化,最大限度消除河道污染,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系统精准治理干支流水污染顽疾,深化河道内源治理,全面实施河道清淤疏浚,中港河、秋风水(司马截流)、金溪水(陈店截流)、龟头海等4宗练江流域重要支流清淤美化工程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累计清理淤泥218.30万m³
司马浦镇政府负责人 黄通:司马浦镇组织对全镇大小溪河沟渠进行全面清淤竣深,完成整治54.267公里。着力对河道两岸进行提升改造,新增秋风水(司马截流)环河1.5米步道及2.5米车行道,在秋风水下店段、西围溪沿岸植绿4000多棵,提升了河道景观水平。
结合河涌整治大提升行动,我区投资1.35亿元完成练江流域一二三级支流专项清淤整治,累计清淤支流河段257条,清淤河道286.34公里,清淤量约247.28万m³;列入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2018-2020年计划实施的红场大溪、沙陂水、陈店内溪以及龟头海等4宗河流治理工程已完成建设,美仙溪、大隙沟等2宗河流治理工程正按计划加快实施中,进一步实现河道通畅、河岸加固。
村民 朱兄:现在的溪水、沟渠各方面通过整治之后现在大有改善,现在水和各方面都比较清,环境卫生绿化方面也得到了大力的改善,我们作为村民居住在本村也感到非常高兴。
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我区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化调度指挥,提速推进22宗列入《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水利部分)》近中期规划的水利工程项目。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宗、堤岸加固工程6宗、泵站工程6宗、水闸重建工程5宗、扩宽工程1宗等21宗水利工程项目已完成建设,全区水利工程基础进一步打牢夯实,为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赖欣妮:我区在八大重要支流各设有一个监测点。现在我所处的位置就是秋风水支流港洲桥站,据工作人员介绍,监测装置自动实时监测着水质,并且把监测到的数据每隔2个小时更新一次,在我身后的大屏幕就可以看到目前秋风水的总磷含量是0.12mg/L,氨氮是0.62mg/L,水质类别达到了III类水的标准,说明目前秋风水的水质呈现一个较好的状况。
一手抓强化内源治理,一手抓科学生态修复,我区同步推进八大重要支流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美化,全力实施万里碧道工程建设,以水为主线,统筹生态要素,打造生态廊道,6.8公里城镇型峡山大溪碧道已完成,南山截流碧道、新坛港碧道等工程也正抓紧建设中,河道沿线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加快实现。
记者 赖欣妮:现在我所处的位置是峡山大溪万里碧道旁,跟着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也能不时看到白鹭从清澈的水体掠过。近年来,我区全力以赴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2020年7月以来,我区八大重要支流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基本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水质明显改善,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练江的污染主要源自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水,我区坚决下猛药,出重拳,坚决铲除污染源。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全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强化水产养殖污染管控,制定鱼塘尾水管控治理若干方案,科学研究治理方案,因地制宜,以“生态治理”为主路线实行尾水技术处理,促进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井都镇练江办负责人 许建雄:我镇严格落实鱼池尾水、农田灌溉水的排放报备制度,落实专人加强巡查,并在练江边安装视频监控,坚决杜绝偷排、乱排现象。重点加强古埕社区7家水产加工场所的管控,完成15个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坚持做好常态化环境卫生(整治),特别是7. 5公里海岸线的垃圾杂物清理整治、沟湖河渠“五清”行动、雨污分流建设、畜禽养殖整治等各方面工作。接下来,我镇将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再加强我镇1.3万亩鱼池尾水及7家水产加工场所的管控,持续巩固提升我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优化提速、容缺后补、“三边”落地原则,区城管局全力推进完善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强弱项补短板,紧抓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重要契机,加快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构建,全区建成380个垃圾收集点、18座垃圾压缩转运站、处理能力175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首期80吨/日的污泥处理项目,19个镇级垃圾填埋场全部完成整治,加快完善环境卫生保洁多元投入机制,配备专业化卫生保洁队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进入常态化轨道,“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构建形成,实现从简单填埋处理到环保焚烧产能处置的转变。
城管局局长 林学伟:近年来,潮南区城管局严格按照上级关于中央环保督察有关工作部署,紧扣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以污水进厂量和浓度提高倒逼厂网设施逐步完善,全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从2016年2座增至5座,总处理能力相应从6万吨/日提高至37万吨/日,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提质增效。累计建成配套市政管网827.52公里,是2016年仅47公里的17.8倍,“动脉血管”快速延伸覆盖,全区纳污输送能力增量增效;因地制宜,建成总处理规模达14049吨/日的95个农村分散村居生活污水处理站点,破解弥补管网“神经末梢”短缺的问题。全区377个自然村实现雨污分流村村覆盖,至目前累计入户接管26.5万户,铺设管道4035.86公里,“毛细血管”与“动脉血管”衔接互连互通,污水应纳尽纳的目标逐步实现。
司马浦镇政府负责人 黄通:建立城乡污水处理体系。建成司马浦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厂网一体建设工程,全镇1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累计铺设管网486.856(公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规模达到5万吨。
村民 王兄:没有雨污分流之前,这条溪河里的水也相对比较浑浊,不清澈,可以繁殖的鱼也比较少,现在自从练江综合整治和雨污分流建好之后,水质变好了,加上两边绿化的完善,村民晚上也在这周围散步。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区坚持疏堵结合,科学谋划、上下联动、稳妥推动园外印染企业停退过渡入园;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统一监管)管理制度,推进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目前,印染中心10栋通用厂房已建成交付使用,总处理规模15.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970吨/小时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10万千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电联产项目均建成投入运营;已进驻印染企业125家,具备投产条件102家,累计102家已完成环评审批手续,2家环评文件已进入审批程序。同时集中力量强链延链补链,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落实上级对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技术改造专项补助等扶持政策,引导入园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累计已有63家入园企业共100个项目申请技术改造备案,计划总投资17.24亿元,计划引进先进设备3298台套,产业集聚、生产技术改造、创新力量逐步增强。
下来,我区将以“时间等不起、任务慢不得”的紧迫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紧扣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非常时期突出不同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八条重要支流持续稳定达标,决战决胜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为潮南区“十四五”开新局起好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和资源保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