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大罢工群英谱: 重温红色工运历史,感悟信仰的强大力量

南方文化产业智库
+ 订阅

从1921到2021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不久前,中宣部宣教局会同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了一组“七一”宣传海报,展示百年来贡献卓著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其中就有党史上著名的工运领袖、省港大罢工的核心领导者邓中夏、苏兆征。震撼世界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爱国政治大罢工,彰显了工人阶级团结御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今天,就让我们追寻这些工运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与奋斗精神。

【邓中夏】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

邓中夏是典型的五四进步青年,也是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北大就读期间,邓中夏与李大钊的交往又尤为密切,是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核心成员。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组织发起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与同伴去往街头、深入基层宣讲马克思主义。

早期工运实践:深入基层,与工人打成一片

到当时的社会最底层展开工作,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而作为北大高材生的邓中夏,原本也可以选择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父亲是晚清举人,家境十分优渥。邓中夏即将毕业时,邓父托人为他找了一份优厚差事,岂料竟遭到邓中夏的拒绝。面对父亲的严词质问,邓中夏的回答冷静而坚定:“我不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级组织都以工人运动为最重要的工作主题。为推动工运发展,邓中夏奔走的脚步从未停歇。早在1920年3月,邓中夏就带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来到长辛店工人当中,耐心教工友们识字,与他们交朋友。邓中夏授课不仅生动,而且总能巧妙植入革命思想——某次课堂上,他这样讲授“工人”二字的释义:“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立着一个人就是‘工’。工人头顶青形象天、脚踩大地,是天下的主人。”工人们深受鼓舞,对邓中夏也日益信赖与爱戴。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邓中夏(左七)与湖南“辅社”在京社员于陶然亭合影。

随后,邓中夏组织建立了长辛店工会。这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工人组织的第一个工会。1922年8月,邓中夏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并取得了胜利。其后,邓中夏参与组织领导的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相继爆发,掀起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筹备省港大罢工:抽丝剥茧、鞭辟入里,在香港各工会中树立威信

1925年 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邓中夏被推举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发动广东人民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时派人去香港、沙面发动工人罢工。中共广东区委一致认为,邓中夏是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不二人选。

到了香港,尽管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却也丝毫不能阻挡邓中夏开展工作的热情。他亲自到学校、报馆作演讲、出席各种会议,又与杨殷、苏兆征等人一起走访香港各工会,宣传反帝爱国的主张。多方发动沟通中,邓中夏对香港工人及工会的现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以广博的知识、精辟的言论、敏捷的辩才以及政治家的风度令香港众工友甚为折服。在港期间,邓中夏意识到,香港各工会领导人以及工人群众,最关心的是回广州后的食宿问题。要安置好几十万罢工工人的基本生活,无疑需要大笔经费。邓中夏因而转回广州,与陈延年一起去找时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廖仲恺。廖仲恺坚决支持罢工,表示将由财政每月拨款一万元,作为罢工经费。

指挥省港大罢工:运筹帷幄、直击问题核心,引领25万工人走向胜利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

邓中夏具有与生俱来的组织才能。省港大罢工面临的斗争形势复杂而险恶,他往往能够抽丝剥茧、直击问题核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安置好几十万罢工工人,邓中夏组织建立了由罢工工人代表组成的罢工委员会,让在工人中有很高威信的苏兆征任委员长,邓中夏任委员会顾问;为了加强工人阶级战斗力,邓中夏还特别重视建立和加强工人武装,建立了工人纠察队,并亲自担任工人纠察队训育长;为争取商人群体,邓中夏提出“工商联合”的政策,建议在广州建立“工农商学联合会”。

罢工进行几个月之后,邓中夏认为树敌太多对罢工不利,提出“单独对英”的策略。这个策略拆散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阵线,罢工得到了有力巩固,形势大为好转。

邓中夏在省港大罢工期间使用的怀表

英勇就义:为红色信仰付出生命,用一生书写革命担当

在邓中夏与妻儿唯一一张合影的背后,有一行俄文:“只给无所畏惧的男人”。这是邓中夏的妻子夏明的手笔。在妻子眼中,邓中夏是无所畏惧的丈夫。在世人心中,邓中夏是为红色信仰付出生命、用一生书写革命担当的英雄。

1933年,邓中夏因叛徒出卖在上海法租界被捕。面对军法官提审,邓中夏毫无畏惧:“我告诉你,二七大罢工、省港大罢工都是我指挥的!”临刑前,邓中夏在狱中墙壁上写下10个大字:“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在南京雨花台就义前,依然目光炯炯、信仰坚定的邓中夏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请告诉他们,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苏兆征】贫苦出身的工运领袖,抗强反帝的老英雄

在省港大罢工工人中间,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一个是运筹帷幄的老夫子,一个是抗强反帝的老英雄。”老夫子,是指邓中夏;老英雄,就是苏兆征。邓中夏是雄韬武略的知识分子,而苏兆征是香港海员的老大哥。没有苏兆征,邓中夏很可能无法成功发起大罢工;没有邓中夏,苏兆征也很难独自应对如此庞杂纷繁的局面。

觉醒:目睹中国船员遭遇不公,为各国工运深深震撼

苏兆征出身广东淇澳岛上的贫困农家,父母自幼教育他要为人正直、自立自强。幸得外祖母资助,苏兆征自10岁起入私塾读了3年书。苏兆征学习分外用功,尤其擅长珠算。后来他在工运斗争中屡次掌管财政,这项童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苏兆征的私塾老师王步千是位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在课堂上,他突破性地引入新知识、新思潮,使苏兆征深受震撼。

为了谋求生路,18岁的苏兆征前往香港成为一名海员。在船上,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海员的悲惨待遇: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包揽所有脏活累活,也不过换得十几银元。除了在经济上克扣盘剥,资本家更在人格上对中国海员实施侮辱贬损,时常无故呵斥责骂、拳打脚踢。

这一切无不令苏兆征深感愤怒。蔚蓝的大海上,海鸟盘旋、阳光倾泻。在窄小的船员房间里,透过一扇小小的窗,青年苏兆征时常凝望着大海,陷入深思:对于种种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中国船员除了接受,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这是苏兆征斗争意识的最初觉醒。随船抵达各国港口,苏兆征因而得以目睹耳闻的各国工人运动。他为此大受震撼——原来工人可以团结起来反抗,原来众志成城的斗争会令资本家闻风丧胆!在海参崴亲眼见到了革命胜利后俄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形,苏兆征更是兴奋不已。革命的念头如同火苗一般在他心中滋长,在海风吹拂下燃烧得越发旺盛。

在繁重的船员工作之外,苏兆征只要有空就向其他海员分享自学得来的革命道理。他总能把话说到工友心里,越来越多人团结在他的周围。

香港海员大罢工:建立威信、发挥才能,真心真意为罢工工人谋福利

自1921年9月起至1922年1月,香港海员工会三次向轮船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等要求均被置之不理,饱受压迫的海员们于是毅然宣布举行罢工,由苏兆征等人起草了《罢工宣言》。而在此之前,苏兆征已到广州安排好了罢工后的工作计划及后勤保障。

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主持处理罢工相关事务、财务支出、生活安排、对外交涉等一应事务。他没有辜负海员们的厚望,在整个罢工过程中立场坚定,把罢工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56天后,香港海员大罢工以取得重大胜利而宣告结束,极大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心。

在香港海员罢工期间,中共广东党组织对罢工海员的支持令苏兆征印象深刻。1922年5月1日,苏兆征、林伟民等人作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受到热烈欢迎。自然而然地,苏兆征与中国共产党越发亲近,并于1925年春光荣入党。

省港大罢工:不断完善斗争方式,出色完成指挥任务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工人中的力量比较薄弱,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结束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派苏兆征返回香港,进一步组织发动香港工人。苏兆征二话不说,挑起了这个重担。

1925年6月上旬,邓中夏等人抵达香港为省港大罢工作准备,苏兆征、黄平等负责在当地的接应与协助工作。原本就在香港海员中威望很高的苏兆征,不断深入香港海员宿舍和船上进行组织发动。经他带领,海员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于6月19日打响了爱国反帝罢工的第一炮。

被推举为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及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之后,苏兆征借鉴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经验并加以深化完善,设立了工人代表大会作为最高议事机构,按照不同行业选出50个代表,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民主议事;另一方面,他亲自领导武装纠察队,担负封锁港口、截留粮食、查缉私货、维持秩序等任务。

苏兆征任劳任怨,常常从早上6点睁眼到次日凌晨也无片刻闲暇。他与李森、林伟民等一起努力,向广东政府征用了一批赌馆、祠堂、空屋等作为罢工工人宿舍,解决工人兄弟们的住宿问题;在天气还相当炎热的时候,苏兆征就早早布置相关部门去准备御寒衣物,分发给大伙;他还推动了工人子弟学校的兴办,解决罢工工人子弟的读书问题。

兼任财政工作:经手财产数以百万计,与家人过着清贫生活

由于兼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经手的财产数以百万计,但他始终克己奉公,务求账目清晰透明。敌人为了瓦解、分化罢工工人,不惜制造和散播谣言中伤苏兆征,说“苏兆征肥了”“苏兆征管钱,乘机大发横财了”。凭着杰出品格,苏兆征深受广大工友信赖,多年积累的威望并未被流言蜚语损伤。

苏兆征在罢工期间使用的私章

对这位亲密战友,邓中夏评价甚高:“在这样的庞大组织中(指省港罢工委员会),百务丛错,真是一日万机。然而,兆征同志却处之裕如,以至于将近两年而不少懈,这可见兆征领导群众的艺术和所解决问题的才能了。”

1929年2月25日,农历新年刚过。此前咬牙坚持开完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会议的苏兆征,由于积劳成疾,在上海旧病发作。弥留之际,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闻讯赶来探望,时而陷入昏迷时而稍有苏醒的苏兆征喃喃低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同心合力,使革命最后成功。”

而后,时年44岁的苏兆征溘然长逝,从此化作一颗灿烂恒星,永远守护着中国的红色天空。

【林伟民】从香港船员成长起来,为红色工运奉献一生

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林伟民也是中流砥柱。他与苏兆征既是广东同乡,又是香港船员同事,由于相似的出身与经历,两人成为了配合默契的战斗伙伴。

与苏兆征密切配合,引领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后,苏兆征率领罢工工人返回广州,林伟民则镇守香港,组织“防护破坏罢工队”,维护罢工工人利益。

在高压政策无法奏效后,香港当局改用“调停”“谈判”等手法。林伟民被推选为罢工海员代表,前去与香港当局谈判。他坚毅果敢、机智应变,出色完成了任务。

香港海员罢工胜利结束后,林伟民又到上海领导海员工人运动。亲眼看到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而有序地展开斗争,林伟民深受触动,便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1924年春,经罗亦农等介绍,林伟民在苏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香港海员中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林伟民被一致选举为全国总工会首届执委会委员长。为筹备和推动省港大罢工,林伟民、李森等留在广州安排相关工作。林伟民领导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临时办事处,作为接待罢工工人和筹措罢工经费筹办事机构。他还亲自到盐船工人中作动员,呼吁他们参与罢工。对于事关罢工成败的食宿问题,林伟民更是积极上心,四处奔走。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

林伟民始终与广大工人阶级站在一起,与他们血脉相连。他性情坦率直爽,待人热情诚恳,因而深得工友们的拥戴。他与苏兆征等罢工领导人一起,为罢工工人开办学校;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工友的生活,经常到饭堂监督饭菜质量、卫生标准。一位当年参加了省港罢工的工友回忆:“苏兆征同志和林伟民同志一样,对我关怀很大。他们待我如同长辈关心小孩,关心我,教育我,常常鼓励我。”

抱病犹牵工运事,离世后工人兄弟冒险安葬

林伟民的腿部患有旧疾,长期繁忙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使得他的病情逐渐加重。1925年8月,他不得不住院治疗。身卧病榻,林伟民仍关心和支持着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他还抱病撰写了一篇题为《实际的经验与教训》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对香港海员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号召省港工人“以海员罢工胜而复败之往事为鉴”,勉励大家为取得省港大罢工的胜利而共同努力。

1927年,林伟民病情恶化,同年9月1日病逝于广州医院,时年40岁。广州盐船工人冒着极大的危险,偷运出他的遗体进行安葬。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把他的遗骨移葬于广州银河革命公墓。

红色工运,波澜壮阔。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工人运动,共计历时1年零4个月。罢工期间,10多万香港工人冲破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州,省港两地参加人数达25万。罢工工人组织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罢工委员会、罢工工人纠察队等机构,执行了一系列斗争策略,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同时,罢工工人又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政权的坚强柱石,在支援东征、南讨、北伐,推进国内革命形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邓中夏、苏兆征、林伟民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作为省港罢工斗争主要领导者,彰显了强大的信仰力量。1985年,为传承省港大罢工的英勇斗争及爱国主义精神,在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设立展览馆。

红色工运史料是工运事业的宝贵财富,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发掘省港大罢工的历史意义,更好地传承革命薪火、传播红色基因,根据全国总工会和广东省委及广东省总工会的指示要求,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项目于2020年初启动。修缮升级后环境更加优美,东园门楼、红楼、荷花池等建筑遗址极具特色,基本陈列“省港大罢工史迹展”,从“工人运动开启新篇、省港罢工震惊中外、省港工运历史丰碑“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省港大罢工的光辉历史,突出展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运实践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展览将展出珍贵藏品共计87件/套,照片200余张,展厅内多功能沙盘模型、幻影成像、互动装置等现代科技手段,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修缮升级后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将与同样经过修缮提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携手于2021年9月1日举办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展览开幕仪式,让我们共同见证两大工运旧址的崭新面貌及广东省革命文物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