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曲江罗坑镇“网红”村变身记

南方+ 记者

没有大拆大建,没有破坏村庄原貌,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老何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一排排瓦房墙面被粉刷一新,村巷柏油路加地砖铺设,还建成了草原星宿观景平台、文化广场、休闲平台……

近日,笔者来到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中心坝村委老何村,一幅村美民富旅游旺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昔日贫困落后的老何村,华丽变身成为曲江旅游的“网红”村,还成为罗坑镇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典型。

曲江罗坑镇

曲江罗坑镇

旧貌换新颜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15年以前,老何村村民居住条件比较差,“脏乱差”问题一直难以解决。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罗坑镇委、镇政府领导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老何村纳入第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进行打造。镇党委政府、老何村村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民理事会、乡贤、企业、有志创业青年等先进积极分子的示范作用,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按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村庄原貌”整治环境的思路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老何村“华丽变身”,成功打造曲江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超330万元实现村庄雨污分流、污水终端处理、村巷道硬化、垃圾集中收运、村庄照明亮化、农房风貌整治和绿化美化提升,建成了草原星宿观景平台、文体广场、停车场、休闲平台等旅游设施,建成乡村旅游公路,老何村公共服务、旅游服务能力和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岭南特色、罗坑特色越发彰显。

老何村村民说,原来村里门前屋后垃圾很多,河塘水臭气熏天,村民路过也要捂鼻子,现在经整治后,河塘变景观河,家门口就是大公园、景观台,“在这里散步清新舒适,不输给城里的生活环境”。

资源变资产

村民吃上旅游饭

老何村共有21户73人,村民过去主要靠打鱼和种养为生,2015年村集体收入只有1万元,户平均收入476元。脱贫攻坚战中,镇、村扶贫干部深入挖掘老何村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老何村周围有罗坑湖、大草原、环湖绿道、四季温泉、天然溶洞、生态茶园、百亩荷塘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自然资源,与邻近各村共同形成了罗坑环湖生态旅游经济圈,对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很有优势。

近几年来,罗坑镇充分利用老何村的生态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马坝油粘米系列优质水稻、罗坑生态茶、红花莲藕、板栗等畅销农特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固定收入;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老何村毗邻曲江著名休闲旅游景点罗坑大草原,拥有最佳的罗坑大草原全貌观景平台这一优势,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餐饮、民宿和茶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曲江旅游“网红”村。

现老何村全村63%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户平均年增收2万元。老何村村民曾阿姨高兴地对笔者说:“我现在大草原农庄打工,每月有2500元收入,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庭,真是好!”

【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陈文婷 李景康 曾思明

编辑 李幔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