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办实事】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落实英语育人目标|“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七场(小学英语)开讲

广东教育研究
+ 订阅

8月27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七场“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落实英语育人目标——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开讲。本次活动邀请外语教育知名教授、省市英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教授和上海中小学外语教学委员会小学分会副会长王珏进行线上指导,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朱晓燕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王琳珊、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詹晴儿、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陈晓琼、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谢纯财等参加现场活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副院长李海东,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参加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王琳珊组织主持。活动在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教育Plus)、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教研网、中国移动和教育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累计收看65.08万人次。

活动旨在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方式,研究和挖掘外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分享广东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方法与路径。通过探讨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对知识的深层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形成良好品格、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关注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活动重点聚焦语言、思维与品格融合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引领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思考如何设计和实施融语言、思维与品格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态度,发展多元思维,培养良好品格,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龚亚夫围绕《语言运用、思维品质与良好品格同步发展的小学英语教育》作专题讲座。他主要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进行阐述,主张通过“任务”发展核心素养,采用真实情境与真实任务介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建议设计多元目标,包含有社会文化目标(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意识)、语言交流目标(语言运用知识、听说读写技能、语言交流策略)、思维认知目标(正向的思维方式、多层次思维能力、学习策略与能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所指出“在多元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真正做成事,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寻求或坚持把事情做正确”。

随后,4位一线骨干教师分别进行案例展示。深圳市宝安区教师团队的黄红苑、张明、吴殿霞老师围绕主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语言、思维和品格融合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以深圳牛津版二年级上册M4 U12 In the street和三年级上册M3 U8 At the fruit shop 为例”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探索语言素养、人文素养、思维素养融合发展的教学过程;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研室副主任黄晓璐老师围绕主题“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融合发展的实施策略——以PEP六年级上册《Unit 6 Read and write》和绘本《Whose dog?》为例”,对课例片段进行案例剖析,解读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路径。

王珏对课例进行点评。她对课例作出高度评价,肯定两个团队的课例能将语言、思维和品格培养紧密相连,在设计问题链上能注重育人目标,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判断、分类、对比、分析,以维恩图、问题链、因果关系进行意义探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品格。

接着,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名师组成的团队为大家排忧解惑,通过教研沙龙的方式,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多维度探析思维、品格与语言融合发展的策略。教研沙龙讨论围绕“如何将语言能力发展与思维和品格培养结合”“哪些话题内容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计怎样的任务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跨学科知识”等问题展开研讨。朱晓燕赞许两个团队的教学案例,能充分利用小学英语课堂主阵地,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真实情境中设计符合孩子认知的任务链和问题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思维和品格培养;詹晴儿介绍茂名团队的几点尝试:一是用问题链助推思维发生;二是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三是用结构化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陈晓琼认为适合全人发展的启发思维、滋养美德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科教学内容,能通达学生内心世界的话题内容要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要学有意义、与时俱进;关注内心成长,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话题内容要具有适切性。谢纯财表示,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符合孩子成长经历、认知心理和发展意义的话题内容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将学习链接生活,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任务,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王珏也以线上形式参与沙龙讨论。

龚亚夫对“如何解决学生讨论学科话题而缺乏相应知识的问题”作详细线上解答,让大家更加深刻的领会以学生为中心指向育人价值的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王琳珊总结发言。她认为,在语言、思维与品格协同发展反面,一要紧扣育人目标设计问题链;二要利用追问形成问题链;三要创造机会给学生深度思考、交流思想、表达观点;四要注重课堂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学思行。在课堂教学方式变更方面,她总结了“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的设置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语言内容的确定从碎片化转向综合化;教学方式从模式化转向活动化,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英语做事情,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语言、文化、思维协同发展,促进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本次“南方教研大讲堂”把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带给全省乃至全国小学英语一线教师一次高效的教研服务和一种崭新的教育思考。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的同时,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推动教研体系建设,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