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奖名单公布,《找学伴》阳光家园社区学习超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奖,我是指导老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政治辅导员李冠文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作为一名年青的“老公益人”,身兼广州市天河区青联委员、广州市青年研究会会员的李冠文,自2011年投身学生志愿公益服务以来,积极探索构建“校地合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志愿服务合作模式,为公益事业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四点三刻”: 惠及超1500个来穗务工家庭
由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道属于城乡结合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该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有不少随迁子女就读凤凰街道内的小学。而由于外来工家长们普遍工作时间长,而学校正常放学时间是4点10分,放学后很多家长不能及时接走孩子,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在这段“真空时间”里,孩子的安危让家长顾虑重重。
于是李冠文带领学生志愿者团队多次到社区及学校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针对外来工子女课后的无处安放,整合学校资源开展“爱在‘四点三刻’”行动——为街道辖区内的5所中小学的随迁子女提供周一至周五课后作业辅导和周末专题教育活动等志愿服务。10年间,李冠文不断提高和改进志愿服务,聚集了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志愿者达6000人次,惠及来穗务工家庭超1500个,不仅缓解了来穗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和学习。“爱在‘四点三刻’”行动现已成为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道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成为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创建文明校园的有效载体。
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投身公益服务
多年来,李冠文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想方设法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公益服务事业。
2012年的,他带领学生三下乡,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开展慰问、支教志愿服务,“通过校地合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地方则可以为学校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平台和物质支持,实现双赢!”李冠文深有体会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李冠文带领的志愿者团队自2015年起,累计派出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广东省政协会议简报工作,不仅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会务工作,还培养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担当,让青年学子能够走出“象牙塔”,近距离体验政治生活和参政议政,更好树立公民观念和国家主人翁意识。
2018年11月,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在广州开幕。作为全省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三所高校之一,李冠文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训练和服务工作,带领120名志愿者进行了连续14天的高强度训练。他每天要喊近10个小时的口令,不顾身体不适,从未落下任何一次训练,给全体志愿者树立了好榜样。志愿者们为比赛作出的贡献和努力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并荣获省公安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也是起到以德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李冠文表示,经过这十年对志愿者的悉心培养,其中很多同学自信心得到增强,道德水平、思想境界有了明显提升,其中有的被评为广州市天河区优秀志愿者骨干,甚至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们茁壮成长成才,毕业后不少人进入到共青团广州市委、共青团天河区委以及街道办等岗位工作。
公益之路无止境。如今,李冠文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探索新的志愿培养模式,拓宽志愿服务载体,在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中,得出一套集“校企合作+专业创新”“校地合作+资源互补”“走进基层+专项带动”于一体的多方共育志愿服务新模式。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且思维大胆发散,勇于创新实践,我就多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活动,鼓励指导他们在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中各展所长。”李冠文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总是能够发现和挖掘同学们独特的优势和长处。
他指导的团队在多种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佳绩,其指导的学生团队《“四点三刻”外来工子女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铜奖,《找学伴》阳光家园社区学习超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铜奖。
屡获殊荣,致力志愿服务常态化
在李冠文及所在志愿者组织的努力下,目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团队通过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专业化运作、品牌化管理、志愿者队伍日益发展壮大,拥有5个一级志愿服务队和16个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总人数近万名,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活动6000余次,志愿服务小时总量超过20万小时,受到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天河区委、辖区街道和兄弟院校的好评,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多次获广东省大中专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等。
今年“七一”前夕,李冠文获得广东省教育工委授予的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展望未来,李冠文意气风发表示,学校志愿者服务广泛的参与度和强烈的社会认同度,已成为传递时代正能量、引领道德新风尚的公益名片。
“要让志愿服务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将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公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志愿服务供给与社会公益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在公益实践领域校地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成效,校地联合筑起新时代‘青’力量!”
李冠文道出了自己对学生志愿服务公益的感悟。
【记者】欧旭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