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蓝色空间
弧度优美的智慧墙
星辰闪耀的穹顶
……
盐田区图书馆
走进以“海洋之书”为设计理念的
盐田区图书馆
海洋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听涛”“冲浪”“读海”“拾贝”
……
身处不同的服务空间
读者沐着海风
踏着浪花
枕着波涛
尽享阅读之乐
近日,这座全国首家实体智慧图书馆再次“出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盐田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上榜,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18年来,盐田区图书馆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升级智慧服务功能,推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是智慧化改造图书馆,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还是立足海洋特色,打造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这里总能让读书成为诗意的生活存在,愈加坚定文化惠民的脚步。
读者参加山海之旅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打造垂直一体总分馆“盐田模式”
在蔚蓝大海边的“灯塔”
与书本来一次“邂逅”
在“遇见”阅读的美好时光里
一起“观海”
……
如今,走进盐田区图书馆及其各个分馆、智慧书房,读者都能沉浸在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触手可及的智慧化服务中。而这得益于该馆创建的公共图书馆垂直一体总分馆体系。
近年来,盐田区总动员,以建成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网络为目标,大力推动垂直一体智慧总分馆建设、智慧服务提升、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三大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新馆建设初始,盐图团队只有5个人,面对的却是交钥匙工程项目的11699平方米整体筹建、二装、设备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老馆1万平方米的正常开放管理。
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带领业务骨干成立技术小组,经过集体讨论和技术调研,确立了“营销、特色、智慧、设计、品质、绿色”6大立馆理念。
没有工程建设的知识背景,大家走进尘土飞扬的工地,监督建筑用材、比对施工蓝图、核查预决算数目、把关家具和装修。
但在2016年6月28日开馆当天,面对5000名读者的进馆人次,所有工作人员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从2003年老馆正式对外开放
到2016年建成新馆
盐田区图书馆一直以海洋文化为底蕴
以智慧服务为手段
不求“大而全”
只求“小而佳”
盐田区图书馆报刊阅览室
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推进总分馆制理念与服务创新,早在2015年盐田区就提出了建立“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总分馆管理模式。
2016年,依据该区出台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垂直一体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同年,整合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图书馆为首个人员、经费、财产一体化集约管理的街道分馆,标志着总分馆垂直一体管理模式正式实施。
2018年,盐田区印发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创新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构建“1+5+10+N”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即1个总馆、5个街道级分馆、10个智慧书房分馆、N个社区服务点。智慧书房作为传统分馆的有益补充,利用自主研发的总分馆体系“一平台两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物流等的统一集中管理与服务。
“智慧书房每座面积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藏书量3000册以上。这些空间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次全新定义,将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固有印象。”尹丽棠介绍道。
因地制宜,
资源共享。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离不开社会资源的相互协同,
形成图书馆、社会力量、
政府、读者间的
跨界服务与合力发展。
为让辖区居民更好地享受智慧阅读成果,盐田区图书馆加快构建“智慧+社会力量”服务格局,各方共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幼儿园、学校合作打造“智慧+校园”模式分馆,整合教育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部队、公安干警设立“智慧流动站”,将通借通还服务、数字资源延伸到基层,促进军民文化融合;与华大基因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政府+企业+图书馆”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向公众普及绿色环保、健康生命知识,为企业提供先用先试、宣传推广平台……
灯塔图书馆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总馆-街道分馆/智慧书房-社区服务点/流动站”的3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除1个总馆、5个街道级分馆、10个智慧书房和19个社区服务点外,还有13个社会合作服务点,形成了特色化、标准化、智慧化的垂直一体总分馆“盐田模式”。
以读者需求为本
让阅读服务从“问答题”变为“选择题”
海风带着书香迎面扑来,舒适的阅读环境是盐田区各个图书馆“沉浸式”服务的吸引力,然而,无处不在的“智慧化”管理才是此处创新图书馆服务的“主角”。
盐田区推出的“智慧+”公共图书馆建设框架先行示范,有效推动了图书馆行业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走进盐田区图书馆,就感到特别辽阔,不光是蓝色的海浪设计,首先映入眼帘的电子屏幕也给读者带来极其开放的服务。
市民马女士一年前搬到盐田区居住,相比去海边散步,她更愿意每天打卡图书馆,体验与书邂逅的浪漫。
“你看,读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准确定位自己想去的区域。”顺着马女士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了1楼文献区所在的位置。“目前在馆399人,1楼到4楼,从报刊区到海洋文化区,都显示‘舒适’。这里还有无线网络信号的情况,简直太方便了。”马女士感叹道。
视听服务区
作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
最早的实践者,
盐田区图书馆对智慧的诠释
充分建立在满足读者需求上。
创新营造“智慧+体验式”服务空间,精心打造“听涛、读海、冲浪、拾贝”等舒适、自由、环保区域和创客空间、视听播放室、海洋文化园等20多个功能服务区,突出现代多功能综合图书馆定位;创新升级“智慧+人性化”服务手段:人脸识别系统让读者实现“扫脸”自如出入、智慧书架快速精准定位图书位置、24小时自助还书机全天候“还书不打烊”、自助图书消毒机30秒快速杀菌。
此外,该馆还整合图书馆、网上书店以及线下书店的文献资源,推出“云悦读-你看书我买单”线上线下服务,即选即借、送书上门,让读者在选择书籍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耳机森林
在二楼海洋文化图书专区前,
几位老年读者站在自助查询机旁,
对着旁边的话筒说着书名。
“年纪大了,屏幕上的小字看不清。有了这个语音搜索功能,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福利了。”读者林先生笑着说。
据盐田区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俏介绍,这套智能书架系统拥有的语音及手写搜索功能,能迅速定位书架位置。读者点击屏幕中“打开LED灯”按钮,还能在30秒内通过书架上闪烁的蓝灯,精确找到图书。
智慧,
是盐田区图书馆最亮眼的标签,
也是深受读者好评的重要因素。
盐田区图书馆智能书架
早在2013年,盐田区推出了“图书馆智慧平台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探索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2016年,全新开放的盐田区图书馆新馆以“海洋+智慧”为特色,通过智能书架、智慧墙、智慧座席、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盐田区图书馆的科技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该馆以“科技+智慧”为依托,形成“智慧+服务+管理”的全新交互服务和体验环境,“创新+空间+环保”的特色设计和“海洋+阅读+体验”的全新模式,真正实现了高科技的交互式、有声化海洋文化体验,让读者从“问答题”式的服务体验变成“选择题”式,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为书找人”被动式、阵地式服务到“为人找书”个性化、移动式服务的转变。
创新是大胆的实践,制度是最好的保护。为更好推广“盐田模式”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经验,2021年7月,由盐田区图书馆提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归口,正式发布实施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要求》和《无人值守智慧书房设计及服务规范》。从此,智慧书房建设有了专业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
山海文化阅读主阵地
无限延伸阅读服务空间
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以区域特色为依托,盐田区图书馆加快推进阅读创新,打造了“山川上的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小桔灯童读中华进校园”等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构建起面向不同读者、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的多元活动体系,为读者营造了互动、交流、共享的良好阅读氛围,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作为区内的文化地标,盐田区图书馆充分利用海洋文化特色,创新建立海洋文献资源库,联合全国21家图书馆成立了“一带一路”图书馆特色文献联盟,收集整理和蔚蓝基因有关的文字记忆,珍藏展现与海上丝路有关的航道图片,馆藏数百幅珍贵海图并独立研发海图数字化交互平台,并在多项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中融入海洋文化元素。
据悉,历经多年累积,盐田区图书馆现馆藏特色珍贵海图450幅、海洋主题图书及其他图像文献1.6万册、海洋电子图书1.1万册、海洋文献电子视频数据401条。
其中,全套52册的《中国边疆史志集成——海疆史志》《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等馆藏文献是研究古今海洋的珍贵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结合本区文化特色,自建了渔灯舞、疍家人风俗等国家级非遗特色数据库,累计受益读者达10万余人次。
除进行海图收藏、海洋文献资源建设外,盐田区图书馆从2007年起便连续举办了14届的“海洋文化论坛”。
“每一届海洋文化论坛都紧扣当年海洋文化热点,从‘明代海图’到‘回望甲午’再到‘金陵说海’等,海洋文化论坛视野越来越广,从深圳走向全国。”尹丽棠自豪地表示。
盐田区图书馆海洋文化园
面朝大海、不懈耕耘,
海洋文化
已成为盐田文化的名片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航海文化及海图的内涵,盐田区图书馆还从海图里截取元素用于文创产品制作,书签、雨伞、背包、围巾(用香云纱染整技艺制作)等海图相关文创产品在多次展览中成为“明星”,获得市民群众、外国友人的关注与喜爱。
山海盐田、书香满盈。建馆18年来,作为盐田区重要的文化阵地,盐田区图书馆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培育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阅读活动品牌,获得读者的高度认可:
“小桔灯”阅读推广计划
始终秉承为少年儿童
“撒一粒籽,点一盏灯”的使命,
传播阅读理念,
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山海之旅·走读盐田”寓教于行,
“岁阅计划”造福青少年,
“山川上的中国”普及经典
……
近年来,盐田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走向了常态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得益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盐田区图书馆获得了“深圳读书月创新活动奖”“全民阅读示范项目”等荣誉。
网友“小苹果”:
盐田区图书馆像一座城堡,浑身散发着温柔娴静的气质。走进去一闻是大海的味道,忍不住想紧紧环抱它。这里不仅能享受高水平的阅读服务,还有机会与名家面对面,或走进森林或滑进大海,在山海之旅间体悟生活。
馆长尹丽棠:
在我看来,图书馆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地方。在这里,读者是阅读的主角,而我们提供的则是图书馆最接地气、最好的一面,让他们不自觉地就想翻翻书。未来,我们还要再用馆里的阅读场景,设计一场剧本杀,让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更多样。
馆员何柳莹:
从默默无闻的滨海小馆到‘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示范点,盐图的发展也成就了馆员的成长。在这里的几年,我感觉自己视野宽广了、涉及的业务也更全面了。用心经营才能赢得口碑。未来,我们将倾尽全力打造盐田区智慧图书馆3.0、4.0。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在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上,盐田区图书馆继承了这座城市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昂扬姿态。“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盐田区图书馆创新实践的动力,但创建结果并不止于验收合格。
在新的起点上,盐田区图书馆将全面总结提炼示范项目创建做法与成效,打造行业标准;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将先行示范经验推广至公共文化领域;加大后续建设力度,将建设工作列入盐田区政府发展规划,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积极寻求馆企合作,探索和应用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解决设备升级应用瓶颈;继续提升阅读空间品质,向读者展示最靓丽的文化风景。
阅读地图
生活有诗意 “盐图”皆风景
从历史气息浓厚的“中英街图书馆”出发
中英街图书馆:以“时空古堡”为元素,回顾一街兴衰百年离散。
“邂逅”阅读时光
邂逅图书馆:以集装箱为元素,邂逅投缘知己,浪漫阅读慢慢变老。
让“灯塔”点燃阅读激情
灯塔图书馆:以“灯塔”为元素,书海无垠怀有初心。
在阅读的时空“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遇见图书馆:以盐田河为元素,美心修德,遇见更好的自己。
再穿越一片“春天海”
春天海图书馆:以蓝色书籍为元素,驻足流连、奋进不息。
到美丽海滨栈道的“悦海”小憩
悦海图书馆:以海滨栈道为元素,悦享书中岁月。
走进湖边,有一个“栖息”地值得停留
栖息图书馆:以“人才栖息地”为元素,诗意栖居。
然后沿着黄金海岸线,“望海”浩瀚无垠
望海图书馆:以“希望”为元素。学海无垠,唯勤可渡。
“听海”波涛沉吟
听海图书馆:以“最靠近大海的图书馆”为元素,听大海呼吸,享阅读人生。
最后在“观海”中追忆红色岁月
观海图书馆(红色精神谱系专题馆):以“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理念,追忆红色岁月,永葆奋斗初心。
在绿道书香里饱览山海风情
如今,
盐田海滨栈道沿线的10座智慧书房
已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
“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让市民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部分图片来源:盐田区图书馆
编辑:黎晓欣
统筹制作:盐田区融媒体中心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