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孙红雷、张艺兴入不了戏?频上综艺的演员尝到了反噬的痛

南周知道
+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000阅读时间:4min

对于有些功成名就的演员来说,他们不惜牺牲神秘感也要上综艺,原因只有一个:制作方给的钱,实在太多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演员为何扎堆上综艺。

(孙红雷。IC photo / 图)

最近,孙红雷、张艺兴领衔主演的涉案刑侦剧《扫黑风暴》正在热播。这部以扫黑除恶为背景的电视剧,以其大尺度吸引不少观众的关注。孙红雷贡献了一如既往的好表演,却也有观众表示:看多了孙红雷演的综艺,脑子里不时就闪现出他在综艺里插科打诨的桥段,影响了对角色的接受,很难投入剧情。

张艺兴在剧中的演技相对稚嫩,也让不少观众联想到《极限挑战》里的“小绵羊”,或者《青春有你》里严肃的张PD。演员频繁上综艺,是如何影响观众对角色的认知的?为何演员扎堆上综艺?

综艺削弱演员神秘感

演员在不同的作品里,出演不同的角色。这对于演员的演技是很大的考验,他必须千人千面,才能塑造好截然不同的角色。就比如梁朝伟在《春光乍泄》《无间道》和《色戒》里,诠释的是截然不同的人,梁朝伟也凭借这些角色分别拿到影帝奖项。

观众认可梁朝伟的不同角色,除了梁朝伟演技好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梁朝伟具备一名优秀演员的“神秘感”。他很少主动曝光在媒体面前,公众很难知晓他私下里的个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观众看到梁朝伟,如同看到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被涂上某一种颜色,角色是什么颜色,瓶子就是什么颜色——观众很容易就对角色形成记忆点。

所以很多演技派演员都会很努力地保持神秘感。比如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说过,“作为一个演员,你不能让观众知道你穿的袜子是什么颜色。”韩国国宝级演员宋康昊也明确表示,“我不会让观众在电影外看到我。”

与之相对,如果演员频繁上综艺,尤其是一些真人秀综艺,那么他真实的个性就容易暴露在大众视野里。比如看过《极限挑战》,就知道孙红雷的“颜王”梗,观众这才发现,塑造不少狠辣严肃角色的孙红雷,私下里是这么滑稽搞笑的;比如看过《密室大逃脱》,会对邓伦的胆小记忆深刻;看过《奔跑吧》,看到邓超和郑恺,自动联想到的就是“we are 伐木累”……

观众对演员在综艺里暴露出的真性情形成深刻的印象后,再看他们出演的作品,一旦角色与真人秀里的形象反差很大,观众就很容易跳戏——一定程度上,这是演员的神秘感被破坏了。如同那只透明的玻璃瓶事先被涂上了大红大紫,等到试图再涂上角色的颜色时,也就不再纯粹了。

所以,在《扫黑风暴》里,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曾是一名警察,后来成了黑社会组织的二把手,他个性冷酷、坚韧、偏执。孙红雷虽然把角色的个性很好地诠释出来,可对于熟悉孙红雷综艺的观众,可能就会担心下个瞬间,李成阳突然像综艺里的孙红雷一样突然搞怪,或者是在假严肃。演员对角色的用心,就没办法全部被观众接收,这对于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综艺《极限挑战3》见面会。IC photo / 图)

频上综艺为钱

还是无奈?

那为什么不少演员还是频频综艺,甚至是争先恐后上综艺?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对于有些功成名就的演员来说,他们不惜牺牲神秘感也要上综艺,原因只有一个:制作方给的钱,实在太多了。

在几年前天价片酬盛行的时代,一些顶流明星出演综艺的片酬,大概20天或者一个月的录制周期,可以高达5000万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亿元级别。像吴亦凡丑闻发生后,业内人士披露了2017年吴亦凡录制某综艺拿到了8000万片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演员刚好有档期,录制综艺周期短、来钱快,那么很多人很难能够抵挡得了诱惑。

因此,如果一些大牌演员出演真人秀,并遭到观众的批评,那么他们也只能立正挨打。毕竟大把钱赚了,影响观众入戏了,难道观众批评的权利都没有吗?

可对于一些三四线演员来说,上综艺可能是种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经过权衡后作出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三四线演员的一大困境是,业内认知度不足,曝光率不够,没戏拍。影视剧制作周期有比较长,不是拍了戏马上就能播出来,一些三四线演员哪怕一直在拍戏,但可能三四年内观众都没能看到他的剧,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曝光率,很容易“凉”得更快。

这个时候,综艺就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魅力、提升曝光率的捷径。尤其对于这些演员来说,上综艺有通告费,他们不像一二线明星那样有高片酬,能多赚一点是一点。他们最先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神秘感,或者说,他们在观众那里已经够神秘的了——本来就没知名度,由此,当务之急不是更神秘,而是让观众能够看到他们。

这不禁让人想到此前的几档演技竞技类综艺,来了不少优秀的演员,他们一直苦于没有表演机会,有的演员曾心酸地表示,节目中的表演片段是他们这一两年唯一的表演了,他们渴望通过综艺的平台让业界看到他们的能力。也有不少演员通过综艺爆红、翻红,亦或者让业内人士重新赏识,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

对于演员上综艺,不必一概而论。说到底, 上综艺就是一个工作机会,这个工作可能利大于弊,也可能弊大于利。它提醒的是,演员应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处境和状况,做出更有利于自己、同时也尽量不损害观众的决定。

对于那些从来就不缺少表演机会的一二线演员来说,还是慎上综艺、少上综艺,综艺来钱快,却可能会对自己的演艺生涯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