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是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投保企业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的功能。
佛山市作为制造业大市,拥有100万市场主体,其中高危企业众多。
2015年,佛山市开始探索构建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安全治理新模式,希望用新的治理手段来应对风险、挑战和冲击。
按照“边运行、边优化”的理念,佛山不断升级产品方案,完善体系机制,实现了不断更新,“升级换代”。
从政策引导加政府推动的1.0版本
↓
到政府补贴驱动加安全服务驱动的2.0版本
↓
再到“政策+服务+市场+数据”四轮驱动的3.0版本
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7月31日,佛山市安责险项目累计保费5.74亿元,投保企业27819家(次),累计保障额度5193亿元,覆盖企业从业人员102.29万人次,共为15765家(次)企业提供了事故预防风控服务。
那么,佛山市究竟用了什么高招、妙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保安责险?安责险“佛山模式”又有哪些亮点做法值得借鉴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了解!
统筹设计 整合力量
立足安责险的“政策性”“公益性”“市场性”和“服务性”,佛山市从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培育规范等多个方面发力,整合社会力量,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以安责险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安全治理新模式由佛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牵头设计,建设了“一平台、一中心、六制度”。
市安委办则牵头建立了行业主管部门、顾问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了安责险“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保险产品方案,统一事故预防服务规范,统一投保平台,统一数据标准规范,统一保险标识),构建开放、包容的市场格局;引入统一的企业投保平台,确保多机构参与下的市场规范和数据真实。
为投保企业提供40亿额度优惠贷款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责险的推行,为安责险工作谋大局、把方向、定目标、出政策,比如设立1亿多的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为投保企业提供40亿额度的优惠贷款等。
多形式宣传凝聚共识
安责险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各方的需求各异,认知不同。
为此,佛山不断强化对安责险的宣传推广,政府部门做到“逢会必讲”,保险机构主动出击到所有重点行业企业宣传。此外,他们通过制作视频宣传、典型案例宣讲等,让保险公司明白、让企业放心,进而凝聚起各方共识,为安全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
汇集社会力量规范市场秩序
佛山市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整合了7家保险机构、35家技术服务机构、300余名行业专家、1支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参与安责险的事前预防、事后救援等服务;制定《佛山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诚信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起监督考核机制,维护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丰富优化产品和服务方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不同利益诉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坚持“良性互动”和“多方共赢”原则
在推行安责险的过程中,为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佛山市坚持“良性互动”和“多方共赢”这两个原则。
“良性互动”,即佛山安责险不搞一哄而上和“一刀切”,而是采取“先分后统、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各阶段的特点,耐心培育市场。
由此,佛山一方面探索以保险服务代替政府监管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规范安责险的市场运作,引导保险业从传统的成本竞争向良性的服务竞争转变。
“多方共赢”,即坚持公益性特点,在“保本微利”的基础上,政府投入1个多亿的扶持资金,让企业享受更多实惠。
同时,佛山也注意风险防范,要求保险公司从保费中提取15%用于聘请专业机构,为投保企业提供事故预防服务;通过建立“快赔、预付、垫付”等理赔机制,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信息化+风控服务
5年来,佛山市围绕安责险推行初衷,率先在全国提出构建“服务主导型”的安责险体系,率先建立“互联网+安责险+风控服务”模式,形成了“信息化+风控服务”相互促进、“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多元化服务方式。
通过建立安责险数据库,佛山市将服务数据、业务数据与企业数据相互融合,形成了风险一张图、一个网,为安全生产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提供科学支撑。
成立事故预防专家库
佛山市成立事故预防服务专家库,细化服务规范,建立服务抽查、审计、考核等机制,将事故预防服务与节后复工复产、“一线三排”、“三年整治行动”等工作深度融合,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覆盖面。
2021年,佛山市安责险集中为1832家投保企业提供节后复产服务,发现隐患6738项,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6738条,切实为企业复工复产和基层安全监管提供支撑。
截至今年5月30日,佛山共免费为企业提供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服务1.3万余次,提出针对性风控建议7.5万余条。
安责险的推行
也为佛山社会治理带来新思路
通过撬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安全治理
↓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当前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佛山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尝试在该领域引入安责险机制,建立“服务+监管+宣传”为一体的模型。
该模型中,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家”,聘请专业技术力量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培训教育等专项服务,帮助园区开展风险评估、安全管理赋能和安全文化建设,协助园区建立应急队伍和联防联动机制,改善园区整体安全状况。
而政府、园区管理方作为园区改造的主体,出资出力,共同开展治理。
这一尝试实现了多方共赢。
保险公司通过服务前置,赢得客户,提升了参保续保率;园区和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得以系统解决,降低了治理成本;基层政府减轻了管理压力。而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撰稿人:高攀)
来源 | 广东应急管理
关注“佛山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
安全管家常伴您身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