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起,曾全国首创“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广州13路公交车暂停了营运。27日22时20分,最后一班13路公交车开出,不少市民专程前往总站与末班车挥手作别。
记者从负责广州13路运营的广州市一汽巴士公司了解到,13路线停运的原因是行经路段站点均有完善的公交线网覆盖,并与部分公交线路的重叠率高,停运是为了提高线路运行效率,优化公交线网,同时减轻老城区交通拥堵,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穿梭于越秀区和海珠区的13路是广州早期公交路线,开行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过三次线路大调整最终形成,是旧时广州珠江南去往越秀的主要公交通道。
不仅如此,13路还是广州公交多项创举的试验线路。1992年,广州公交13路线上试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为全国首创。1993年9月,广州公交13路在此基础上推行“无人售票”,是广州首条实行“无人售票”的月票通用线路。
停运前的13路全长约9.7千米,共设37个站点,起于文德路总站,途经广州市第25中学、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海珠广场(宜院)、海珠婚纱街、南丰商场、广东省口腔医院、江燕花园、保利红棉花园、保利花园、金碧花园、嘉鸿花园、南洲名苑,止于海珠客运站总站。
随着地铁覆盖面扩大,13路公交车沿线多个站点地铁可达。而且从江南大道北至海珠客运站的部分,与现有公交线路180路线路几乎重合。13路的停运,也是广州公共交通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的一个结果。
“停运虽然不舍,但终须一别。”市民陈先生幼时常在周末搭乘13路往返于工业大道和北京路之间,“这30年来广州变化日新月异。现在我长大了,13路也休息了。”
【南方+记者】郑慧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