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史专家罗一星明起开讲,读懂佛山制造800年
我研究佛山历史38年,为什么今天要写《帝国铁都》?
佛山是明清“天下四大镇”之首,也是一座让我着迷的城市。无论从中国城市史还是海洋文明史的视野看,佛山研究都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早在1983年,我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佛山冶铁史的学术论文。1994年,我的博士论文《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正式出版。30多年来。我出版研究佛山史专著5本、学术论文30余篇。
近年来,广锅海外贸易、佛山市舶、广锅采办制度和广炮铸造等重大课题进入我的研究视野。从2015年起,我遍访北京、沈阳等地,翻阅中外档案资料,花费五年时间,最终写成《帝国铁都》一书。
佛山因铁而兴,因铁而聚。明清佛山冶铁业在国内无出其右。本书以“帝国铁都”命名,不仅是紧扣金属铸造对人类文明贡献这一主题,同时也概括了佛山城市基因与王朝体制的深厚关系。
如果说30年前旧著的出版,是佛山史研究上“挖出一口井”,那么《帝国铁都》的出版,就是“连接了一片海”,论证了佛山在中国海洋文明史乃至全球史中应有的地位。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而研究湾区“前史”,探究佛山的兴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帝国铁都》讲了什么?请关注南方视评,且听我细细道来。
【策划】林焕辉
【统筹】张培发 王虹丹
【文案】罗一星 卢浩能
【编导】田人心
【拍摄】戴嘉信 田人心 任燚
【剪辑】田人心
【海报制作】严经纬
【场地及资料支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