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三全育人”进行时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赛促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南方+ 记者

不久前,在第45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银川)比赛中,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符智基、张仲轩、陈欣然组成的“绽华之刻”代表队,与国内高校511支队伍比拼,斩获一枚银牌,这是惠州学院在该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近3年,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竞赛获奖796项。一次次刷新参赛成绩的背后,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惠州学院“三全育人”一体化为指引,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探索出一条老师尽力、学生努力、服务助力、管理用力的育人新路。

通讯员/受访者 惠州学院 供图

每生一赛▶▷让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惠州大学计算中心,创办于1990年。办学30多年来,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为办学目标,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合作办学、服务地方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二级学院。

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惠州学院在学科竞赛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在去年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中,惠州学院名列全国第五、广东省第一。而学科竞赛获奖大户就是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校级以上各级竞赛的获奖总数量796项,其中国家级196项、省级549项、市级11项,区域级19项、校级获奖21项。

频频获奖得益于自上而下重视学生竞赛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积极推动,指定专人分管并推进学生竞赛工作,致力于将学科竞赛打造成“三全育人”的品牌与特色。

2019年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第一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程序设计新生赛,大一新生全员参加比赛,实现了“每生一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璐表示,开办新生赛的意义不仅在知识技能的比拼,还有育人的规律和方向的考量。新生赛不仅能让学生建立对专业学科的初步认识,而且可以打破学生玩着毕业的思维,为大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如此,学院通过推荐教育部认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可以尽快让学生从原来中学时期的被动的目标学习过渡到主动的兴趣学习,弘扬和延续高中时期的刻苦学习精神,着力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兴趣驱动力,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督创、以赛正风,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义霞,是符智基、张仲轩、陈欣然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的指导老师。她说,三名学生在今年暑假也没有完全放松,每天还保持着刷一套题的习惯。虽然他们3个人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也不同,但奔着同一目标,一起坚持努力、付出是学院师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缩影。

融入教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的竞赛成绩,表面上看考察学生的竞赛能力,深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实效。竞赛往往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大赛要求进行指导,在竞赛的高标准驱动下,学生不断修改、完善竞赛作品。这个过程如何快速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点的理解速度,加快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成为竞赛中收获好成绩的关键一环。

为了给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全方位支持,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计算机学科竞赛委员会,全力支持师生参加学科竞赛。委员会成员由学院教授、博士、骨干教师组成,学院院长主抓,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

从零起步,到如今获得过100多项国家级奖项,赵义霞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拥有多年参赛经验的她曾担任第一届至第三届计算机学科竞赛委员会主任。赵义霞介绍,学科竞赛委员会主要的职能是为学生梳理年度竞赛项目、及时推介竞赛信息、组织选拔队伍与报名、联系指导教师、赛事培训、及时提醒赛程节点、带领学生参赛等,同时为学院承办各类国家、省市学科竞赛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提供了有力支持。惠州学院副教授索剑的数据库系统课,采用项目制和混合教学法,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得到实战经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学生参加竞赛打下了基础。同时,课堂上引入当下热门的计算领域学习资源,学科竞赛也成为课程的练兵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索剑认为,大学生的培养分为知识构建、能力养成、核心素养3个层次。以数据库系统这门课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更要向学生传递法律道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这恰恰也是参加学科竞赛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教学改革上的融合探索成效显著。索剑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不仅是广东省一流课程,还是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他班上的学生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

作为“三全育人”的抓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将学科竞赛融入与学院教育教学、产教融合的育人过程。该学院近年来积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科大讯飞、广东九联科技、惠州德赛西威、惠州华阳通用电子等公司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广州、深圳和

惠州建立20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课外开展创新活动和科技研发实践搭建平台。其中,九联科技就在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了“九联学科竞赛专项奖金”,与学院共同组建学科竞赛“九联智行团队”。

通过竞赛助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做法得到企业的好评。“惠州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当中是一个典范型的学校。”深圳创想未来机器CEO杨帆说,“他们培养的人才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让惠州学院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在广东省都属于有实践性的典范”。

用心浇灌▶▷从“好就业”到“就好业”

随着竞赛育人成效的凸显,惠州学院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从学校党委到二级学院都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给予参赛团队经费支持,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计入教学绩效。在竞赛中,指导老师不但指导学生提升能力、研讨方案、凝练创意、明确思路,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术品德、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拼搏精神的培育,师生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学科竞赛活动增进了师生感情、同学友情、朋辈厚情,将学生与教师的主要精力投放到个人发展中,夯实了师生的能力,助力惠州学院“三全育人”建设。竞赛中,学院师生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重视获奖层次与数量,更注重育人效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竞赛荣辱共同体的理念也已形成。

师生互动、朋辈互助,合作进取、共谋突破,呈现出一片“因赛而动”的良好局面,教师的幸福感、学生的获得感、辅导员的成就感显著提升;学院以科创竞赛为抓手,为学生上了一堂持久的、生动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竞赛育人”成效斐然。

因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连续3年获评学校“就业先进单位”,就业率在96%以上,毕业生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赵义霞介绍,学科竞赛凝聚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和辅导员们的无私奉献,更是学院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竞赛的助推下,学院越来越多学生入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知名企业,从“好就业”逐步实现“就好业”。

2020届毕业生杨锐扬毕业后进入字节跳动,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目前主要负责智能场景探索等方面运用和维护工作。在校期间,他参加过多个学科竞赛,并在校内外项目中积累大量实操经验。“学院以学科竞赛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共同学习,一路成长。”他说,自己通过学科竞赛以及大学4年的学习,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领域。

陈璐表示,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惠州学院“1+2+10”“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为指引,不断完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记者】谢志清

【通讯员】金伟 马思梦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