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200亿、300亿大关,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对比2015年末增长37.5%。R&D占比提升至2.61%,高企总数大幅提升至21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6.36倍……
8月27日,中共大岭山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作报告,大会总结“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2021年以来的工作,明确“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动员全镇上下凝心聚力、铆足干劲、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大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争取更好结果。”张拔海表示,大岭山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济新动能壮大
GDP突破300亿大关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是大岭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时期。
报告指出,五年来,大岭山镇坚持走党建引领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有效。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村(社区)“两委”换届平稳顺利完成,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不断深化,收集办结群众问题5752条、办结率达99.6%,马蹄岗、大塘、太公岭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顺利摘帽,鸡翅岭村“双标工程”示范点和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加快建设,“两新”党建工作走深走实,豪顺党支部获评市级“五星”党组织,公民办中小学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100%,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愈发凸显。
五年来,大岭山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200亿、300亿大关,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对比2015年末增长37.5%。R&D占比提升至2.61%,高企总数大幅提升至21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6.36倍,拓斯达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建成省重点实验室,一批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纷纷落户大岭山,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倍增计划”成效显著,52家倍增企业实现总产值318.3亿元。
特别是大岭山全力支持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积极承接深圳、松山湖优质产业辐射,成功引培伟创力、德普特、拓斯达、大族激光等多家优质企业,“电子信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逐渐壮大,家具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3.5%和36.1%,“4+1+N”多元支撑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城市颜值提升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经济质量齐升的同时,城市综合环境提升成效突出。报告指出,“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基本成型,“三环六射二联”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投入9.2亿元完成47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水朗村、鸡翅岭村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成功通过市级验收,建成美丽幸福村居16个,全镇干净整洁村达标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投入3.2亿元,全面铺开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截污管网382公里,完成935个排污口整治和1135个排水户雨污分流工程,全镇内河涌基本消除黑臭,水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建成连平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市民花园等公园47个成功创建“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小镇”。
过去五年,也是大岭山镇改革发展成果日益普惠的时期。其中,公共医疗卫生预防和保障体系在疫情防控中有效提升,大岭山医院成功转型升级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大岭山中学、第一幼儿园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35万个,完成大岭山大道、向东路及镇中心11条道路升级改造,建成并启用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示范站,成功创建21个市文明村(社区)、2个省文明村(社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大岭山体育馆、市民花园、图书馆相继建成开放,“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不断擦亮,成功举办第三届红色文化艺术节、莞香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公共文体服务不断优化。社会服务保障力度持续加大,5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补助约9042.2万元;成功打造大沙村“长者饭堂”试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贯彻发展新理念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左右
“十四五”期间大岭山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争取更好结果。
报告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已经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以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档次,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在“十四五”期间,大岭山将深入推进“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规划建设,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完善“三环六射二联”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大岭山北站TOD、大岭山站TID综合开发,支持配合松山湖二通道规划建设,争取到2025年底前打通建设路延长线。支持推进旧飞鹅、百花洞等特色精品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推进莞长路立交桥景观提升、慢行系统等品质项目建设,建成领居片区“15分钟优质生活圈”,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
在此过程中,大岭山将行而不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探索推行土地退出机制,强化镇村土地统筹,大力推动土地统筹整备和盘活。以“工改工”为城市更新主攻方向,加快豪顺精密科技、朝胜物业、嘉城云峯、大岭山广场南等镇村工业园和商住类更新单元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打造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今年4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正式启动,大岭山要以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扭住企业创新“牛鼻子”,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推动创新生态建设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
接下来,大岭山要举全镇之力支持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开展高标准产业规划和高水平招商选资,实施支柱产业“强心优链”工程。瞄准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招引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围绕“4+1”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转型,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供需信息平台,吸引更多配套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落户大岭山。争取到2025年底前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同时,大岭山培优培强龙头企业,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支持拓斯达、德普特、伟创力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到2025年培育出4个百亿元产值、多个50亿元产值企业,以及不少于4个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
以人民为中心
加快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报告指出,大岭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持之以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快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接下来,大岭山将健全教育医疗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完成第二幼儿园、中心小学分校、新风中学等8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总结和推广集团化办学和品牌学校培育经验,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促进公民办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门诊楼、社卫中心大楼土建工程,深化“医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优化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推进兵源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大岭山籍学生被军校录取零突破。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岭山将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孤、病、残、弱等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服务,兜住基本民生底线。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敬老院二期建设,全面铺开“大配餐”服务。坚持保就业、稳就业,支持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标杆。”报告提出,大岭山镇鼓励村组以“工改工”推动产业落地,大力发展“金融+互联网+农业+旅游”新业态,推动荔香、莞香在5年内完成产业化、工业化转变;持续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争2025年建成4条“亿元村”、全部村(社区)达到生态美丽宜居标准。
【记者】何明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