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州航海学院这个极地极寒材料研究项目厉害了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日前,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共评定奖项11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26项。广州航海学院与鞍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家单位合作申报的《极寒环境用高强韧易焊接海洋装备用钢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图片  通讯员/受访者 广州航海学院 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七大“卡脖子”领域:即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广州航海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审时度势,在筹建广州交通大学过程中,投入重资打造海洋严酷环境材料蚀损过程控制与防护工程中心;该中心依托学校航海特色及涉海工程学科建设的优势,将严酷海洋环境材料研发与蚀损防护凝炼为三个环境领域方向,即:南海湿热、深海极端、极地极寒。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严酷海洋环境装备与材料蚀损过程评价预测、微观组织分析等技术优势,持续加强在“极寒环境海洋工程装备用钢铁材料”研究方向与鞍钢海洋装备用钢铁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通过主持承担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达的“极地严酷环境船舶用钢蚀损机制研究”重点开放课题(项目编号SKLMEA-K202007),在理论层面重点开展了极寒环境材料的冰水状态冲蚀和磨蚀机理研究;测试了极寒环境船用钢板在不同载荷、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揭示了在海水腐蚀与交变应力协同作用下钢板的腐蚀失效规律;分析了极寒环境船用钢板与海冰之间的摩擦及碰撞性能;其极寒环境蚀损机理研究专著《海洋极寒环境服役材料》获得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为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获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该负责人介绍,《极寒环境用高强韧易焊接海洋装备用钢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奖是学校海洋材料平台建设过程中继深海与南海方向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之后,首次在极地极寒材料研究领域获得科技奖励,该成果在极地材料研发领域的突破,不仅为国家极地船舶材料的国产化奠定规模化生产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参与和主持国家“卡脖子”工程研究的能力并扩大了学校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对交通大学学科建设及加速学校科研队伍牵头申报省部级以上奖励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冶金科学技术奖(原冶金部技术奖)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特等奖人数不超过27人,单位不超过15个;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10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7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5个。

其中,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上为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评为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项目可以作为第二年度参选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全国评选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与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励并列为在统计时归入省部级奖励范畴的社会奖励。

【记者】马立敏

【实习生】郑涵

【通讯员】尹衍升 腾宪斌

编辑 钟烜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