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过于真实,这样的纪录片麻烦多来点

24楼影院
+ 订阅

许多灾害现场,消防员常常是第一个到达的人。

我们在电视画面里看到过无数次他们默默救人的身影、疲惫倒地的样子,却很少了解他们的另一面。

最近,一部纪录片带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人。纪录片通过跟踪拍摄他们的出警和生活日常,带我们了解这个充满荣光的职业背后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119请回答》

01

区别于以往讲述消防员的影视作品,本片最大特点是真实记录。影片通过24小时全景追踪式拍摄,深入重庆和哈尔滨两地的基层消防站,记录了最真实的火场情形,全方位呈现了当代的消防员群体形象。

影片的开篇便是一场紧张惊险的火灾救援。

晚上九点多,重庆渝中区解放碑附近发生火情。失火现场是一栋高层居民楼。

最先着火的13楼是一个小商品市场,里面堆放的各种易燃物让火情迅速蔓延,威胁着高楼层的住户。许多老年住户被困,救人救火都迫在眉睫。

重庆渝中区较场口消防站接到任务后迅速出警,但到了现场才发现需要面对的情形不容乐观。

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量。13楼往上还有20多层,600名住户被困,现场浓烟滚滚,不及时救援,居民不慎吸入一氧化碳,三分钟即可窒息。

其次灭火必须断电,电梯停运,33层楼,消防员只能一层层往上爬。

而一个消防员只有一个他救面罩,需要一次次上下楼往返救援,这对体能是极大的考验。

最艰难的是,火灾现场空间密闭,温度极高,消防员裸露在外的皮肤接触水滴就像开水在烫,身体也面临脱水的危险。

消防员们背着15公斤重的空呼装备,一趟趟往返,喝口水,喘口气,又再次冲进浓烟,不敢有一刻松懈。

幸运的是,靠着6个消防站,100余名消防员,历时8小时的努力,终于将火成功扑灭,全楼居民无一伤亡。

火场的复杂情形,并没有将消防员们击退,靠着平日练就的体能耐力,以及正确的救火策略,他们守护住了整栋楼居民的生命安全。

除了考验体能耐力,火场有时也考验着生死,考验着信念和勇气。

夜晚,哈尔滨道外区一夜市的菜棚着火,振江街消防救援站接到任务后迅速出警。

在扑灭外围火焰后,消防员决定内攻,扑灭核心着火点。但走进去才发现,菜棚内两个煤气罐正一边泄漏一边燃烧,喷射着火舌。

煤气罐是火场定时炸弹,长时间炙烤,很容易膨胀爆炸,威力能把墙体和楼板炸碎。

但在场的消防员却没有丝毫犹豫、畏惧,直接冲进去将两个罐体给拎了出来。

随后消防员们发现一个煤气罐已被烧坏,阀门无法拧上,只能拉到空旷处用水花喷洒罐体,冷却降温。这就意味着要尽量靠近罐体,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另一个煤气罐喷吐的火舌也让救火变得异常困难,消防员几次用湿抹布上前试图拧住阀门,冒险的操作让人看得全程屏息凝神。

最终,在消防员们多次以身涉险下,两个煤气罐终于都被制伏,并被移到了安全地带,我们揪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很多人都会好奇消防员们真的是坚不可摧,一点不害怕牺牲吗?但每次的出警实录都让我们再次确认他们恪尽职守,对救火、保护群众的坚定信念。

不是什么都不怕,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不能去想着害怕,并且要想尽快完成灭火救灾任务。

02

当然,消防员不仅要面对残酷的火场,五花八门的社会救助,也体现出更贴近生活的人间真实。

比如帮孩子拯救被课桌洞卡住的手指头;

意外入驻居民家中的马蜂窝,深处险境的猫咪;

甚至还有被肩颈仪缠住的秀发;

社会救助无大事小事,凡是群众需要,消防员们就要第一时间赶往处理。而有些时候,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救助任务,也呈现出了世情千百态。

一名女子意图轻生,到达现场,才发现原来是医生同时做两台手术,导致该女子整容失败,女子去讨要说法,结果反被打,一气之下决定自杀。这一案例荒诞又讽刺,揭开了当下整容行业乱象的一角。

一对父子吵架,冲动之下两人身泼酒精,点燃着火,最终导致父亲身亡,询问缘由,才发现是工地多年拖欠工资,导致二人产生口舌。这场本该避免的灾祸让人无比愤慨,也侧面道出了欠薪对一个工人家庭的严重冲击。

出警中印象深刻的还是对一对老夫妻的救助,老奶奶在厕所倒地几个小时不起,子女不在身边,瘫痪的老爷爷只能拨打电话叫来消防员救助。

来之后消防员们发现,老奶奶瘦弱到皮包骨头,且患癌多年,他们想要扶起老奶奶,但老奶奶却连衣裤都无法穿起。

这个案例让人看到心酸,也再次唤起了许多人对空巢老人艰难处境的关注。

当疾病和衰老接踵而至,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寻求消防员的救助成了一件尴尬而又无奈的事。好在消防员们用暖心体贴的帮助让老人们卸下了心防。

此外,救援中最让人难过的现实情况还是救援的失败,有时候明明使出了全部力气,却还是不得不面对被救者离世。

片中哈尔滨车祸现场被困女子的救援中,明明看着他们与死神较量,终于从车轮下抢救出该女子,最终她还是因为大动脉出血,在医院不幸离世。

但遗憾和无奈不会阻挡消防员们努力救人的步伐,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会全力以赴。

03

纪录片除了记录真实的救灾现场,还刻画了一个鲜活可爱的消防员群体,他们各个敢拼敢干,业务素质过硬,拥有十八般武艺,同时亲切,热忱,对群众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是真正的邻家英雄。

重庆较场口消防站的政治指导员李佰特,行事稳健、冷静,有大将风范。在开篇的救火现场,正是他带头冲进火场,组织消防员内攻火情,准确找到着火点,扑灭了大火。

面对因口角烧伤自己的父子,他则一直耐心的安抚对方的情绪,多次提醒对方不要扯,不要蹭,保护自己的表皮皮肤免受感染,始终将受害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同站的战斗班班长姚骅刚聪明机智,共情能力强,擅长沟通谈判。在女子轻生案例中,他在烈日下耐心的沟通劝导,通过其男友转移注意力,准确抓准时机,抢救了该女子。

在救援过程中,他也总是设身处地地为求助者着想,将对方当作自己的亲人相处,耐心地为对方排忧解难。

年仅21岁的新手消防员姚润对自己的职业则充满信念感,可爱正直。

他第一次出警,因为紧张生疏被一只小猫咬破手指,回来后,便下定决心提升救援技能。

同队的战友们都亲切有爱,经验老到的彭新带他跟出警救回的猫熟悉,更好地为日后的救助做好准备。

队里的大神阮洋洋则带着姚润从健身房特训到精细作业,再到各种救援工具的操作,快速入门。

在对老夫妻的救援中,姚润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的奶奶,一时眼眶湿润。老夫妻的救助经历不仅击中了他心中的柔软一面,也激起他的同理心和责任心。他切身体会到了身处异地的子女的难处,表示要为他们照顾好需要帮助的亲人。一句“有我们在”,暖心又感动。

看到最后会发现,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大男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朴实勇敢,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会互相调侃,会流泪,会难过,但却在最危险的时刻化身英雄,守护着我们的生命。

04

消防战士们全力以赴,守护着群众的安全,而我们回应他们最好的方式,便是在日常生活中防患于未然。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火灾事故中,其实很多都是由于日常生活的疏忽和火灾防患意识的不足导致,往往是小疏忽引发大事故。

比如在第四集中发生的一场居民楼火灾便是因为一男子随手丢弃烟头所致。这类原因导致的火灾并不少见,据统计,5年来,因吸烟引发的火灾超10万起,造成了800多人死亡。

除此之外,楼梯间堆放杂物引发的火灾,厨房内做饭时引发的火灾以及家中各类家用电器使用引发的火灾也是日常中频发的,我们经常会疏忽大意的火灾隐患。

在振江街消防站,锅烧煳的警占了总火警的五成以上。而这些火情完全可以靠平日的注意和加强防火常识来事先避免。

对消防员来说,他们也并不希望等灾害发生后来当善后的英雄,而是希望能在事故发生前就将事故扼杀在摇篮。

因为最好的救援,其实是预防意外的发生。

为此,消防员们通过在学校进行防火演练,在各种平台向公众宣传防火自救的小常识,来引导公众学会防患于未然。而这份努力付出,显然也没有白费。

在哈尔滨道外区一个居民楼起火案件中,一个13岁的小朋友在发现火情后迅速拨打了119火警,掩住口鼻下楼,并通知了邻居疏散。最终消防员及时赶到,扑灭了火灾,防止了火势的蔓延。

还有另一种“乌龙警”,消防员们也经常遇到,路人报案说看到着火了,结果是浴场排出的水蒸气;有人报案说路边一辆车冒烟,结果是车内一车猪肉冒出的热气。

虽然这样的乌龙警让消防员们白折腾一趟,但也意味着群众火灾防范意识的提升,与消防员实现了双向的奔赴。

可以看出,片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极其真实生动,它可能曾经就发生在你所在的城市的角落。

小到上楼救猫,大到居民楼失火,在这些日常的出警记录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间冷暖,也看到了生死无常,体会到了安宁来之不易。

每一场灾祸背后,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可消防员们也不过是肉体凡胎,会为同伴亲人落泪,会受伤会牺牲。

褪去光环和荣耀,我们看到的是真实而鲜活的人,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多学习消防常识,在关键时刻做自己的守护天使,和消防员合力守护我们的家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