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能肇庆电厂上马二期工程,将额定供汽能力从目前的600吨每小时提高到1100吨/小时,未来将为广东山鹰、焕发生物等链主提供充足的电能、热能、空气能,目前已吸引达利食品、鲜活果汁、创康食品等下游企业布局,助力肇庆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链建链强链。
蒸汽是很多工业企业的动力之源。国能肇庆电厂集中供汽,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供汽稳定性,减少污染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除供汽合作外,广东山鹰还计划将造纸后的固废交由国能肇庆电厂耦合发电处置,确保生产产生污泥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与此同时,国能肇庆电厂将利用山鹰厂房房顶进行光伏发电,改善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蒸汽供应链打造的产业生态链不过是肇庆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典型案例。通过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该区已构建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小鹏汽车、宝龙汽车、动力金属、宁德时代构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产业链;威士海、巨大、爱龙威等企业密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联系;亚洲铝厂、新中亚、艺华、宏旺围绕金属材料打造产业闭环;中导、硅芯等企业发力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大华农、焕发生物、海王药业构建生物医药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区有两条硬杠杠。一个是与园区现有企业、产业必须在产业链上相关联,能做到补链强链、耦合发展;另一个设立投资强度、能耗、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税产出效益等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肇庆高新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党组成员冯概介绍。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肇庆高新区鼓励区内企业密切产业联系,打造循环经济培训平台、肇庆物质流分析平台,支持企业的“淀粉糖生产线余热及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对循环经济技术装备进行推广。
通过循环化改造,肇庆高新区内的600多家企业产业协作程度日益加深,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75%。
企业成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纷纷打造绿色工厂、开展清洁生产、申报绿色产品,促进节能降耗。
宏旺金属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退火工艺技术,让整条不锈钢生产线,突破了不锈钢冷轧需要经过酸洗的传统工艺,且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进行退火及利用余热进行钢带清洗,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广东精英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废气处理设施采用了水喷淋加双电场串联处理新技术,有效地去除了恶嗅;对原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生化处理同时进行硝化,处理后的排放水各项指标的远优于标准排放水各项指标。
目前,肇庆高新区已有74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其中49家企业获得清洁生产证书,33家企业获得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方斌 吴君
【图片】 王振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