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加强政策布局,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对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提案的复函。工信部复函中表示,对高亚光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中相关建议,工信部会同科技部和财政部将认真吸纳研究落实。复函中明确表示,工信部将在“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钠离子电池发展布局,并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工信部复函指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型电池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对电池储能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其中,钠基储能电池技术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在“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项目系列成果推动下进步显著。

工信部复函表示,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钠元素和锂元素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钠离子电池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目前钠离子电池在产业化进程中尚存在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和持续改进中。预计未来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高亚光在《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中主要提出了将钠离子电池纳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点科技支持计划、推动市场化应用、推动标准建立、给予政策扶持等建议。

对以上建议,工信部复函表示,工信部将在“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布局,从促进前沿技术攻关、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产业政策,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以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

在推动市场化方面,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适时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同时,工信部将组织有关标准研究机构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并在标准立项、标准报批等环节予以支持。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动态,结合相关标准研究有关钠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复函表示,将梳理能源电子产业链,统筹资源支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发展。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商业模式形成,通过建立良性发展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据南都此前报道,2021年7月底,宁德时代正式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据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介绍,钠离子电池在快充、低温性能和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较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势,虽然在能量密度上不如锂离子电池,但可通过系统集成混合应用,让两种电池在电动汽车上优势互补。黄起森表示,宁德时代自研的锂-钠电池系统有望为钠离子电池开辟出一条新的商业化电池路线,宁德时代计划于2023年形成钠离子电池基本产业链。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