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端州这个小区的“智能阻车系统”对电动车进电梯说不!

端州发布
+ 订阅

电动自行车因为方便快捷,

逐渐成为市民上下班、

买菜、接送小孩的理想交通工具。

随着大量电动自行车的使用,

电动自行车搭电梯“上楼”、

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出现。

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据端州区消防救援大队介绍,新规实行以来,市民的安全意识有所增强,电动自行车搭电梯“上楼”、在楼道停放、入户充电等现象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

仍有个别不文明现象发生。

电动自行车上楼

随意停放公共区域

近日,记者跟随区消防救援大队到城区部分小区检查,在星湖大道某商住小区的公寓片区,在17楼看到一辆电动自行车停放走廊里。检查人员随即敲门找到车主,经过耐心劝说、严肃告诫后,车主意识到安全隐患,立马地把电动自行车推到楼下指定区域停放。

谈及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

停放在走廊等原因,

该小区物管人员十分无奈。

物管人员表示,公司很早已按照要求在电梯入口、电梯门等显眼位置张贴了宣传海报、警示标识,大力宣传电动自行车“上楼”的危害、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

然而仍有住户对宣传标语视而不见,

把电动自行车驶入电梯,

停在楼梯间或者走廊里。

该小区物管人员:

“我们正在征求业主的意见,在小区里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目前业主的意见尚未达成一致,所以还未能确定充电桩地点。”

电动车车主:支持政策规定

希望有安全充电保管之处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注意到,部分小区的公共门厅并不算开阔,停放了电动自行车后,不仅公共门厅显得格外狭窄,甚至还挡住了安全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市民苏女士介绍,晚上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更多,影响居民的出行。

“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是不能进入地下车库的,我现在都是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下,需要充电的时候我就把电池拆卸下来回家充电。”

市民陈先生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十分烦恼:

“我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是不能拆卸的,小区又没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地方,我只能放在家里充电,晚上睡觉前断掉电源。每次在家充电,我都感觉提心吊胆。”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知晓电动自行车在家里或楼道里充电存在安全隐患,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疑问:哪里能有一个既方便充电又能安全保管电动自行车的地方?如果有,电动自行车“上楼”、在家充电的现象或可解决。

小区物业:设置电动车充电点

电梯加装“智能阻车系统”

“电动自行车上楼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请勿将电动自行车驶入电梯,谢谢配合。”锦绣山河小区二期九栋的电梯里,响起了清脆悦耳的提示音,电梯门亮起红灯,电梯门无法闭合,电梯不能上行。

物业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他们最近新安装的电梯“智能阻车系统”。一辆电动自行车刚刚被推进电梯轿厢,摄像头能马上捕捉并加以识别,发出语音提示,电梯保持开门状态无法上行,直到电动自行车被推出电梯轿厢,电梯门方能自动闭合恢复正常运行。

该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胡家勇介绍,自今年8月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出台后,小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在电梯口播放视频等方式,宣传电动自行车禁止入电梯等政策。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引进智能充电桩,保证业主的电动自行车在地下车库既可停放又可充电。充电桩根据车主缴纳的费用自动控制充电时长,避免过度充电。

胡家勇:

“我们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既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又在电梯轿厢内加装‘智能阻车系统’,阻止车主把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目前该系统还在调试阶段,测试效果好的话,我们将在小区200多台电梯全面铺开安装。”

消防部门:

加强宣传检查处罚力度,共同维护安全

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管理,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基本可满足市民的日常停放,部分小区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取得一定成果。

端州区尚东名筑小区的充电桩。图源 西江日报

但在停车点和充电桩建设过程中,由于很多小区在建设前没有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充电所需用地,如今重新规划需要报建;此外,不少小区资金缺乏、居民意见不统一等原因加大了建设难度;也有小区存在建了停车点和充电桩,仍有市民不买账,自顾自停在楼道内的情况。

为此,消防部门联合街道办、社区、辖区派出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责任,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并利用身边的案例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让市民牢记电动自行车爆燃事故教训,杜绝车辆进楼入户。

记者:李永君 黄彦彬

编辑:翟舒婷

编审:徐步河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