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家是“困难户” 到人人有“甜蜜事业”,河源连平这一小镇有妙招!

广东农业农村
+ 订阅

粤北九连山脉,群山绵延,郁郁葱葱。从大广高速上坪出口转入105国道,便来到了有着“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之称的河源连平。道路两边,鹰嘴蜜桃主题的饭店、农庄比比皆是,快递服务商也嗅到商机,拉起不少广告招揽桃农。

▲河源连平有着“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之称。图为连平县上坪镇山中成片的桃林。

“今后我想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也给自家的鹰嘴蜜桃打造一个品牌。”谈到未来打算,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的种植户谢明俊腼腆地笑了。在古坑村及周边的小水、中村,种植鹰嘴蜜桃是每家每户“甜蜜的事业”。从“桃二代”“桃三代”的种植示范户到成立农业企业、发展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民,小小的鹰嘴蜜桃象征着甜蜜与幸福,给大山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果农富

“桃一代”成为“网红爷爷”

“效仿他人,披荆斩棘,决心与贫困告别;把握自己,造林种果,智力同富裕伴随!”73岁的谢书林站在半山腰,望着脚下连片的桃园,念起自己30多年前写下的一副对联。他是小水村第一个开荒种植鹰嘴蜜桃的村民,是“桃一代”的带头人。

谢书林种桃的缘由,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干部会议。“当时许多村民只有几分贫瘠的土地,几乎家家都是困难户。”谢书林说,有一次他被召集到镇上开会,会议号召革命干部要做劳动致富的带头人,让他深受触动。

▲谢书林在桃园里喂鸡。

“住山就要靠山,就要造林种果。”经过研究,谢书林发现这片山地从气候条件到土壤结构都适宜种桃。1988年起,他便带头开荒造林,走上创业路。

经过30多年的耕耘,如今,谢书林全家管理着上百亩桃林,家庭年收入达到七八十万元。这位老人还成功“触网”,成为直播带货的“网红爷爷”,当起上坪镇鹰嘴蜜桃的代言人。

与谢书林的桃园相距几公里,谢明俊则在规划着全家的未来。从父辈处继承了种桃事业的他,如今种有大约300棵桃树。但与父辈不同的是,他不用再将摘下的果子拉到镇上的集市摆摊兜售,销售被转移到了线上。

▲谢明俊的桃园今年迎来丰收。

“6斤左右礼盒装的大果,能卖到120元左右。因为果子甜、品质好,微信好友口口相传,根本不用为销路发愁。”谢明俊笑着说。

今年,谢明俊正谋划着投资扩大种植面积。网络销售的经验让他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他计划给自家的鹰嘴蜜桃打造一个品牌。“感觉看到了希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谢明俊说。

在古坑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桃,越来越多像谢明俊这样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乡,将种桃变成一份长久经营的事业。

产业旺

“桃二代”建起电商服务仓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连平县连平鹰嘴蜜桃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榜上有名,而连平鹰嘴蜜桃的核心产区就在上坪镇。

除了种植的资源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明显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是连平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必要条件。在上坪镇,年轻的“桃二代”“桃三代”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种桃、卖桃,一个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大学生“桃二代”谢宏峰就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

▲谢宏峰。

2006年,谢宏峰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网络论坛卖桃做起,通过发起团购,平均每年能将10万多斤鹰嘴蜜桃销往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随着鹰嘴蜜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谢宏峰注册成立了连平县桃花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租下百亩良田作为鹰嘴桃育苗基地,开始面向全国推广与销售鹰嘴桃苗,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今年,面对疫情冲击,谢宏峰联合当地几家涉农企业组建了一支电商服务团队,建起了电商服务仓。“团队成员都是土生土长、对家乡都深厚感情的年轻人,服务仓为桃农提供仓储、包装服务,更重要的是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帮助桃农将果子销往全国各地。”谢宏峰说。

▲谢宏峰联合当地几家涉农企业建起的鹰嘴蜜桃电商服务仓。

谢宏峰统计过,电商服务仓建立之后,平均日单量3000单以上,直接带动了128名农民临时务工,帮助368户桃农销售鹰嘴蜜桃,首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在谢宏峰的计划中,今后不仅要继续升级做大电商服务仓,还要在少有人涉足的鹰嘴蜜桃深加工板块率先探路。在上坪镇,像谢宏峰这样的新型农民还有很多。

“种桃大户”谢明光是连平县光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在桃花风光摄影景区,每年春天的赏花季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入园。2020年7月,合作社联合多方在深圳欢乐海岸商业区举办鹰嘴蜜桃文化节,推介特色品牌。

技术兴

种植户尝到科技的甜头

在谢文才的上三角湖种植基地里,不少果树都罩着一张白色的保护网。“这是柳教授教的方法,是今年最新试验的技术,在防虫和光照方面都有帮助。”他说。

谢文才口中的柳教授,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柳建良。他带领团队服务连平鹰嘴蜜桃产业发展近20年,从种质资源选育到种植关键技术、从景观资源评价到桃旅综合体建设规划,柳建良团队深度介入了鹰嘴蜜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谢文才的三角湖种植基地。

如今的上坪镇鹰嘴蜜桃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产值近6亿元,在这背后,科技助农的力量功不可没。

“最初大家种的桃子个头小、卖相差、品质不佳,价格一直上不去。”谢书林回忆道,直到柳建良实地调研后才发现症结,并在当地大力推广疏果技术。“所谓疏果,就是在挂果初期就摘下大约一半未成熟的果子,只有这样,其他果子才能长得大、品质好。”柳建良说。

“如今我们的桃子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40元左右,走的是高品质路线。”指着刚从果树上摘下的桃子,谢文才自豪地说,如今,他的种植基地已成为柳建良种质资源选育的试验田。尝到科技助农甜头的他,一再感慨:“技术太重要了!”

▲柳建良教授在三角湖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要想把鹰嘴蜜桃产业做强做大,科学技术是关键,提升果子品质是硬道理。”谢明光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地越来越多果农逐渐明白的道理。如今,谢明光每年定期组织近400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新农药、新技术和新技能,让广大桃农在科学种桃路上少走弯路。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张瑞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