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红星村依托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积极发掘丰富的土地和人文资源,相继引进了兰花种植基地、乐器生产公司和民宿旅游公司等多家企业,解决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村委会服务企业,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村企联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全力打造瑶族风情旅游村,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
长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是惠州一家颇有名气的花卉种植公司,落户于蓝田红星村。公司兰花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受海内外客户的广泛喜爱,十多年来,长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扎根红星村,带动村民致富,企业负责人沈荣发的事迹得到广泛的认可。
长荣花卉科技园内鲜花争奇斗艳。
沈荣发出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植物工厂专业硕士班,从小就对花草与农业感兴趣。1989年,他从中国台湾来到惠州创业,以灯饰企业起步,同时发展自己的爱好,探索花卉产业。2006年4月,沈荣发选址蓝田瑶族乡红星村,兴建长荣花卉基地,成立了龙门长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长荣花卉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华南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年产蝴蝶兰、红掌、凤梨、仙履兰、嘉德丽雅兰、大花蕙兰等进口品种盆花350万盆,红掌、大花蕙兰等进口品种鲜切花80万支,以及石斛、金线莲等中草药材,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其产品20%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80%销往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西北等地区。
长荣花卉基地是惠州最早引进蝴蝶兰品种的种植基地。蝴蝶兰对温度要求最高,不能低于摄氏25°、高于摄氏30°,含水量适中,属比较“娇气”的花类,而红星村的气候适宜其生长。目前基地育有红掌10多万盆、凤梨花50多万盆、蝴蝶兰10万株,面向市场批发销售。
沈荣发有很多校友和朋友都是顶尖的农业专家,在他的联络下,来自中国台湾、荷兰和比利时等地的数十名农业专家,相继来到蓝田,在长荣花卉基地开展科研,进行重点植物无毒基因组培,很多奇花异草的母本得以保存和克隆,变成美丽的花儿点缀生活。
沈荣发还引进许多外国优质品种,把先进的科技、环保技术和理念带进长荣花卉基地,专事中高档花卉生产经营。蝴蝶兰、红掌、凤梨等平时难得一见的花卉,在这里竞相绽放,色彩斑斓,清香扑鼻。特别是不同颜色的兰花,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心旷神怡。历经数载经营,长荣花卉基地已拥有面积1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栽培室,开创了“技、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典范,成为中国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十大花卉企业之一。
沈荣发常说,他的根在大陆。300多年前,沈荣发的先祖因战乱举家南迁,曾在惠州作短暂停留,后辗转福建漳州,在清代康熙收复台湾后,他的先祖渡过台湾海峡“走台湾”,最终定居于台湾中南部。
回到大陆发展,报效祖国,是沈家几代人的梦想。改革开放后,沈荣发立即回到大陆投资发展。他与蓝田结缘,源于一次捐建活动。当时蓝田中心小学校舍破旧,急需新建一栋教学楼,沈荣发慷慨地捐赠了一笔资金,他看中了蓝田的地理环境,于是决定在蓝田发展花卉产业。
长荣花卉落户红星村,带动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就业。长荣花卉基地常年招收当地人就业,有些员工从开业至今在此工作了10多年,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有些家庭夫妻都在基地上班,农忙季节,公司合理安排调休,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工作和农活两兼顾,日子过得很满足。基地负责人李伟说,刚来村里时,周围看不见一栋楼房,如今的红星村,小楼一栋挨着一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0余年来,沈荣发在大陆做慈善,捐赠了2000多万元,其中对蓝田瑶族乡的捐赠一直持续着。他出资200多万元,给村里疏通、修建了一条1公里多长的水渠,解决了红星村几百亩农田灌溉排水问题。从前这条水渠因年久被淤泥、杂草堵塞,造成涝时排不出去,旱时水灌溉不进来,历年水田收成无几。最近,他和所属的企业又给龙门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一辆救护车,改善医院设备条件。
公司还与农业学校合作,在蓝田花卉基地开设半工半读园林园艺长荣班,持续了三年,一度成为教育扶贫、助力乡村发展的佳话。如今,长荣花卉基地依然招收有不少园艺实习生。
李伟介绍,在教学活动中,沈荣发和学校规定,除了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加强技能教育及品读教育,如研读《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书籍,传播先哲的思想精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沈荣发计划,在保持现有花卉培育经营的基础上,将长荣花卉基地升级改造,引入高端民宿、科普展览、观光体验等项目,发展创意经济等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沈荣发在惠州生活了30多年,他热爱这座城市的山山水水,已经深深地融入这座城市,被市政府授予“惠州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来源:惠州日报
整理: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