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深挖“城湖”底蕴 传承历史文脉

广东住房城乡建设
+ 订阅

《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现场

        为加强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加快推进《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进度,8月19日-20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化旅游厅组织专家赴惠州市开展《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同时调研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情况。

水东街

惠州苏东坡祠

        近年来,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会同市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先后开展了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和历史建筑普查、登记、挂牌、建档等多项工作。截至目前,惠州市已公布历史建筑256处、历史文化街区6处,并全部实行挂牌和建档保护。其中,惠州北门直街、金带街、铁炉湖、水东街、淡水老城、惠东县平海镇平海十字街六条街区已认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惠州市西湖文化区、水东街、北门直街、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惠州素有“岭东雄郡”美誉,客家、广府、潮汕等多元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惠州岭南建筑风格;历史城区拥有“一街挑两城,山水伴城湖”的双城空间格局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千年文脉,形成“山水相融、城水相依”的街巷肌理特色。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惠州市对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和淡水老城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复兴传统风貌,为保护历史文化特色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惠州西湖风光

        惠州西湖与古惠州城相融相生,“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址环境保存至今。在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西湖景区核心部分纳入惠州历史城区保护范围。据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设计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正加快推进西湖及周边区域更新优化工作,围绕西湖景区有序推进惠州府城遗址修复,深入挖掘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通西湖-府城-归善县城水东街人文景观带,打造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城市核心组团,同时也在梳理西湖景区公共文化资源,优化提升景区内的公共建筑设施,进一步提升西湖景区文化内涵,策划打造一系列西湖相关文化产品,推动惠州历史文化文脉赓续传承。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巡视员李颖、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董黎、广东华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姚敏丽、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雷五位专家应邀组成评审专家组,听取编制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项目汇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内容全面,成果达到规划编制要求,原则同意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通过梳理市域层面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研究惠州市在大湾区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西湖及周边历史地段在名城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有效管控措施,此外,还要细化市区山城湖江海的保护和特色风貌保护要求。

        要进一步深化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内容,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保护要求和对策,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名城风貌特色,弘扬名城传统文化,彰显名城文化特色,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名城保护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形成“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有关负责同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惠城区、惠阳区政府,惠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文广旅体部门及市政园林事物中心代表参会。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李子锋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巡视员李颖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院长董黎

广东华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姚敏丽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

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雷

来源:广东建设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