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空夜读 | “一道杠”的自述:如盐入水,有味无痕

南部空军
+ 订阅

播音:杨深硕

文字整理:周政

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南空夜读的第50期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播杨深硕。很高兴和你相约初秋的夜晚,今天和你聊聊“一道杠”的故事。

“一道杠”,是我们的口头语,指军校学员衔。这个8月,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式告别“一道杠”,撒向祖国大江南北、不同部队。告别“一道杠”,分配到军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今晚,且和你说说我的初体验——

“你为什么选我们单位?”刚来部队报到,就有战友问我。

“综合比较,来这里能带兵的几率最大。”(注:他所选单位每年有很多承训任务)我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从当兵开始,我就想带自己的兵。当一个出色的带兵人,是我一贯的目标,带着这份期待,毕业分配时我选择了现在的部队。

军校时我就在准备,用心学习了心理学、管理学等系列理论,初到部队信心满满。可刚想实践,一个“老友”打破了我的幻想——陪了我四年的那条军被首先“冒了泡”。

开端如此相似。四年前,我刚进军校,第一次“冒泡”也是因为军被。因为被子叠得差,我得到了排长的“一对一”帮带、“手把手”教学。那个画面,至今仍在眼前、格外清晰。四年过去,床上的被子逐渐定型,我心里的被子也慢慢固定了模样。扪心自问,初心还是方方正正,入伍时的一腔热血仍在。

▲四年前,入伍新训时,排长手把手带教叠被子。(图片为杨深硕提供)

之前在军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被子叠不好,肩上这道杠迟早被掰成一道拐。没想到一语成谶,初到部队、参加集训的第一天,陪我四年的被子就让我“挂上了号”。同宿舍室友大多是各部队选过来参加培训的士官骨干,对比他们叠的被子,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这道杠有点挂不住。

被点出问题后,我赶紧借来熨斗,同宿舍的班长帮着我一上一下地熨烫。轻轻地,一道道褶皱被熨平,一道道记忆也悄悄地涌上心头。还记得,那一次次落后,一次次追赶,一次次不服输,一次次跌倒了又爬起来——入伍新训,为了单杠拉个第一名,手磨破也要吊杠上不下来;匍匐前进,一定要练得比所有人快;站军姿,就是要比别人挺;学习成绩从“吊车尾”一路前冲,忘不了加班时的一夜夜灯火长明……

▲集训期间,杨深硕在修被子

思绪翻飞,脑子里突然冒出毕业时一位前辈的寄语:新干部过于急着踢好头三脚,容易踢到脚指头。“不能急!”我提醒自己,“哪里不行补哪里,不怕咱不会,就怕咱不学。”

▲本文主人公杨深硕

集训的这段时间,仿佛又回到了三伏天的长沙,回到了当初的入伍新训。每天都像焖在蒸笼里,热得汗流浃背,一天三壶水还不够。训练内容和新兵时一般,练队列、单兵战术、军事体育……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队列动作,被班长接二连三指出问题——节奏不一致、靠脚太慢、手型不对,就连简单的卧倒姿势也被一再纠正。这才发现,原来差距还不小,且都在细节中。

“报告”、“是”、“杀”……收操再喊呼号的那一刻,才发现嗓子已有些嘶哑。自己的身体也在重新适应,集训不到一周,竟然患上了热伤风感冒。

走进医务室的那一刻,我似乎感到了熨斗给那床军被带来的滚烫。那个喊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气风发走出校门的“一道杠”,本以为自己已是一床被叠得方方正正、早已成型的军被,却在现实面前发现还需熨烫、还要再“修一修”(指官兵常说的“修被子”)。

记得报到那天晴空万里,而最近几天却阴云密布,不时还有狂风暴雨,像极了我的际遇和心情。真正要转换角色时,才发现其中的差异。当一个兵,很容易,服从就是;当一个带兵人,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改进。

被子可以重新叠,叠好被子、走好队列、爬好战术,刻苦训练,我便可以是一个合格的兵。但叠被子、练队列、训单兵战术的背后,是规范、是养成、是纪律、包含着带兵的手段和方法,这些关乎我的初心。从兵到带兵人,这条被子,还要叠很久。

集训结束来到警勤连,每天的时间,大多在站岗或准备站岗。相较于院校时经常需要思考建模解决复杂问题,连队的一日生活有些简单重复、平淡无奇,我开始体会到“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一日下岗后,和战士们一起读军报,看到“新排长如何走好‘官之初’”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要做一粒盐,莫做一粒沙》,读完很是感慨。

“如盐入水、有味无痕”。初到基层,初换角色,要从一个新兵当起,只有真正了解基层,才能真正融入基层,就像一粒盐融入一杯水,当自己成为这杯水的一部分时,自己变得更加丰满,也会让这杯水有了更丰富的味道。

欢迎关注

“南部空军”视频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