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石”筑根基,乡村振兴再发力

南方+ 记者

酷暑笼罩的六月,田间地头都是静悄悄的,但是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东四村却热闹非凡。车来车往,人来人往,一辆辆载满西瓜的货车欢快地奔向远方;一群群游客冒着酷暑进入种植基地采摘西瓜……石寨村党支部书记胡炳坚说,这是党支部创办的水果木瓜种植基地,为了提高耕地使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在木瓜苗间隔中混种了“中宝红”西瓜,今年夏天西瓜大丰收,基地西瓜产量达5万多斤,深受消费者欢迎,很快便销售一空。

一辆辆载满西瓜的货车奔向远方。

胡书记还算了一笔账,这次间种西瓜,销售收入5.5万元,除去人工、购苗款、肥料农药等成本2.5万元,所得利润3万元。目前,基地里的木瓜长势良好,预计11月份开始成熟收获,木瓜产量达6万斤,预计销售收入9万多元。石寨村党支部坚决整治弃耕抛荒耕地,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创建30亩水果木瓜种植示范基地,坚持以产业经济引领村集体发展的做法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而看得见的经济收益也让石寨村附近的村民怦然心动。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石寨村附近村民群众纷纷表示要加快土地出租,发展农业产业,挽回丢荒耕地资源的流失,增加租金收入,最近已落实客商承包300多亩土地建立香蕉种植基地。

游客开车到种植基地采摘西瓜。

石寨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良好成效,这也是四会市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检验工作实效的生动缩影。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四会市各级各相关单位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廊道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用一份份办实事的“军令状”“成绩单”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助力乡村振兴促发展。四会供电局江谷供电所党支部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发挥行业优势,以党支部为平台,以党员为先锋,全力打造“桔子红党支部示范点”,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发展。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党员服务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责任田”的形式,一对一、点对点对江谷镇、下茆镇的5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每月至少一次定期上门走访,每季度至少一次定期上门排查隐患,及时处理问题,保障安全可靠用电。二是强化规划建设,提高供电能力。与地方政府建立沟通渠道,提前掌握地方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及时调整配电网规划,力求与地方发展向适应,并适度超前。指定专人全过程跟踪属地电网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施。三是强化运维管理,保障可靠供电。全面开展供电设备缺陷巡视,大力推进无人机巡视、故障指示器、红外测温等新型技术使用,提升查缺效率。加大线路清障力度,收集沿线树木种植户的资料,建档立册。与此同时,四会供电局地豆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到“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罗源镇铁坑村”进行走访,协调解决电网建设等问题,积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助力我市全面提升乡村面貌电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用电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生态环境补短板。城中街道白沙村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真章、见实效,以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村庄、亮化道路为目标,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自然村,对村内道路、背街小巷、村前屋后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全力确保村庄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并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和人居环境整治的荣誉感,真正实现让群众“多参与”“广受益”“真点赞”。

城中街道下部村新安装的路灯。

贞山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全力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通过全街道各基层党组织联动协同发力,强力推进四会古邑道精品线(贞山段)建设工作,切实做好古邑道公路沿线房屋风貌管控、绿化景观提升、节点打造等建设工作。柑榄村发动乡贤投身古邑道建设,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有乡贤主动贡献自家池塘改造成公共的休闲场所;坑口村党支部书记响应古邑道建设,带头拆除自家门前的破旧建筑约100平方米。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到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建设工作中。

四会古邑碧道画廊 。

四会古邑碧道画廊 。

威整镇把书记项目与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以圩镇美化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进行提质改造,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实施圩镇美化改造工程、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亮化美化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白沙岗公园、党建公园、奇石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新建处理能力2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并对圩镇污水管道进行提升建设,对旧剧院、旧厂房进行盘活改造,分别改造建设为体育场馆和新集贸市场。

市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各镇(街)、村(社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入户、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围绕房前屋后“三大堆”清理、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道工程建设、排污沟渠建设等方面持续跟进监督,坚决防止整治工作中组织不力、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等问题,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民生民心办实事。各级各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的“急愁难盼”问题。市检察院结对帮扶赤草崀村委会、下街村委会,日前就结对帮扶点开展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走访调研,相关领导详细了解了两个村集体经济、乡村产业发展、防范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就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工作开展座谈交流,对两个村委会拟开展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察看。

市科技局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建立覆盖全市13个镇(街)的四会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科技特派员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以上指导工作,同时,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中优先选拔党员科技特派员,派驻到我市的农村、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基地、涉农企业、产业转移园区等开展相关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导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

通过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丰硕,四会市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江谷镇、黄田镇分别被授予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雅兰芳农业科技、甘牧现代鹅业、翠田砂糖桔智慧农业和万绿兴花卉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星创天地”备案名单,并获得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70万元支持。市供销合作联社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载体,使党史学习教育与为农服务等职能工作“两结合、两促进”。一是大力构建新型助农服务体系,助农增收致富。进一步完善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助农增收致富。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领办、合办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等形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助农增收致富。截至目前,今年新办葡萄、秋葵、芋头、柑桔、兰花等基地5个,专业合作社4个,带动农户3000户。三是开展“粤菜师傅”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62人到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免费参加由肇庆市供销社举办的“粤菜师傅”培训班,提升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廻龙村村道硬底化建设效果。

石狗镇针对群众反映的廻龙村有一段村道未能实现硬底化建设,每逢下雨给出行群众带来不便的情况,镇驻村干部会同村干部对7个自然村和17个村小组进行实地走访,认真梳理各村小组的道路硬底化建设情况并向市交通局反馈沟通。经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发动村民自筹,共筹集资金22000元,目前已完成光荣村84米村道、廻龙一村牛湾角至古禾塘254米村道的硬底化建设。

【撰稿】黄小凤 韩潮

编辑 赵雨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