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彩何以至今?莞城美术馆与19位耄耋画家为你揭秘
8月21日,“时代华彩——中国老一辈水彩画名家访谈研究展”在莞城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1月14日。
为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水彩发展历程,填补研究空白,自2017年起,莞城美术馆走访17座城市,采访记录了19位70岁以上的老水彩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与主要成就。
此次展览展览共展出191件作品,是前述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集中呈现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水彩画家创作成果、为中国水彩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优良范例的重要展览。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莞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
19位中国代表性水彩名家展现水彩东方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彩创作、研究与展览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态。
这19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重要水彩艺术家,在当代中国大美术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指出:“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这些前辈水彩画家的努力和对后辈学者传、帮、带的有力推动。”
本次展览邀请的19位参展艺术家,分别是杭鸣时、漆德琰、郑起妙、铁扬、陈希旦、殷保康、张克让、柳新生、王维新、夏斌文、陈桂芝、黄铁山、樊惠刚、贺建国、关维兴、蒋振立、庄弘醒、沈平和高志华。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水彩代表作共191件,以及他们的艺术年表、访谈专题片和相关出版物等,这是他们漫长的水彩画创作生涯的缩影。展出的作品包括艺术家以往的代表作和近年力作,创作时间跨度大、风格技法多样、题材和色彩丰富,其中不乏关注社会、表现人民的作品。
“老一辈水彩画家对水性的表达蕴含东方人文和艺术精神,有着深厚渊源,他们探查水彩艺术与东方美学精神的关系,可以令今天的我们认识到民族文化和生活给予的创作启迪和力量,也促进了中国水彩走向现代语言的转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说道。
老画家讲述对中国水彩的理解
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二十世纪末,中国水彩的发展状态整体较为沉寂,发展脉络也不甚清晰。对此,2017年至202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黄铁山、主任陈坚的支持与指导下,莞城美术馆对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尤其是70岁以上且一直从事水彩画创作的老水彩画家展开针对性的深入访谈。
4年来,莞城美术馆先后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南京、苏州、福州、石家庄、沈阳、大连、厦门、昆明、南宁、合肥、天津、武汉、香港等多座城市的19位老艺术家,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谈论自己的创作经历、对中国水彩艺术的深刻见解与热爱等。
在此次展览中,与老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一起呈现在展厅里的,还有每位艺术家的个人访谈,来看展的市民朋友只需点击平板电脑,就能直观地进行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1年,莞美曾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向全国40余位年龄在70岁以上的水彩画家发出参展邀请,将收集到的200余幅经典作品汇成当年中国水彩界最受关注的艺术盛会之一——全国老水彩画家经典作品邀请展,代表了新中国水彩画艺术发展一个时期的主流和经典。
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参展“时代华彩——中国老一辈水彩画名家访谈研究展”的19位艺术家中,有17位都曾参与这一展览。老艺术家们耄耋之年仍未停止探索中国水彩艺术,拳拳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长起来的水彩艺术家,对水彩民族化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水彩以及创作表现社会生活的水彩,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与时代的要求。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份责任和担当,为中国特色的水彩发展贡献了力量,做出了成绩,也奠定了水彩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的基础。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1年8月21日至11月14日
展览地点:莞城美术馆一、二楼展厅
部分作品欣赏
杭鸣时《农村俱乐部的小读者》
漆德琰《红船—西雅图渔港之一》
郑起妙 《三伏》
铁扬 《冀西风景》
陈希旦 《浦江晨曲》
殷保康 《荸荠和菠萝》
张克让 《白洋淀上》
柳新生 《皖南春早》
王维新 《城市雨》系列二
夏斌文 《赶摆路上》
陈桂芝 《花·曲谱》
黄铁山 《金色伴晚秋》
樊惠刚 《感悟岁月》
贺建国 《大地无声》
关维兴 《初看世界》
蒋振立 《漓江轻雾》
庄弘醒 《江南雨意》
沈平 《维港静泊》
高志华 《细雨中的教堂》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