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送上真切的问候丨潘静教授专家团队把我从深渊中拉了回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
+ 订阅

“同时查出三种癌,我犹如坠入深渊!感谢你们,让我绝境逢生,让我见识了责任和担当!打过这一仗,我们就是生死之交!”

58岁的江苏人老李(化名)写下一封感谢信,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字里行间浸透着深情,他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潘静教授点赞,也向默默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广大医师送上真切的问候。

“每位医生和患者,都是生死之交!”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潘静教授欣慰地说,“患者早日康复,就是最好的礼物”。

智慧精准放疗综合治疗方案 肿瘤病灶逐渐缩小

老李脸色红润,看上去不像得过重疾,他激动地说,去年3月,他接连便血3个月,到医院一查,才发现升结肠有个肿瘤,足有鸭蛋大。他慌了,赶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乘坐1-4号电梯到17楼),做了进一步检查,没想到,医生发现他的乙状结肠和胃部也有小肿块,肝脏还有3个小结节。

经过我院专家联合会诊,为李大叔制定了“智慧精准放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专家们向李大叔及家人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后,他们非常认可并决定立即进行治疗。

病人年纪大了,能不动手术就别动。邓翠娴副院长解释:“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要一“切”了之,现在有很多无创(智慧精准放疗)、微创(介入)的治疗手段一样能达到与手术相当的效果。”

接受了计划的“智慧精准放疗”后,李大叔的肿瘤病灶逐渐减小。最近,李大叔过来复诊时,李大叔欣喜的说道:“(病灶)小了,都没有了,效果还是挺好的,这肚子也好了,最多四天出院。”相信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后,李大叔的未来依然可期。

无红包病区 患者更安心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李说,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病倒后,不但要安抚家人,还要独自到省城看病,人生地不熟,心里没个底。一开始,他总想逮个机会,给医生送红包,但试了几次,潘静教授都严词拒绝。老李很不安,有一回,他急了,当面问潘静教授,“是不是我的病情太复杂,您对手术没把握?”潘静教授沉吟一会儿,接过红包,他说,“这个红包,我先收了!”

老李放心地上了手术台,没想到,术后,他刚清醒,家人就告诉他,“手术很成功!潘静教授还帮忙交了一大笔住院费!”原来,潘静教授佯装收下红包,但是,他一转身就把红包交给护士长,让护士长帮老李交了住院费。

老李感激涕零,事后,他在病房里一打听,原来,多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一直是出了名的“无红包医院”。

“光有‘承诺’是不够的!”潘静教授说,他们收治的大多是中晚期、肿瘤复发的病人,患者需要反复住院,需要全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治疗疗程长,治疗费用多,作为医护人员,更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诊疗能力,确保患者接受同质化、规范化的治疗,全方位提高精细化服务、疾病诊疗水平,才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对疾病的恐惧,才能改善医患关系,这需要更多的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多学科诊疗 生存率一再提高

像老李这样的幸运儿不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其它大幅提升,稳居国内领先行列。潘静教授说,这离不开多学科诊疗(MDT)的功劳。

潘静教授解释,不同的人得胃癌,可能长在不同的部位,其病理类型、生物学特征、转移方式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此外,近年,各个学科发展十分快速,比如外科手术做得越来越精细,医生分工越来越明确;化疗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每个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都有所不同。这些都促使肿瘤的治疗趋于专业化,但医生们很难面面俱到。

而MDT是一种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医生聚集起来,为病人提供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患者和家属可以少跑腿,节约了宝贵的救命时间。尤其是比较棘手的病人,不是一个人在负责你,是一组专家在负责你。

近十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MDT已常态化,胃肠外科、化疗科、放疗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瘤科、影像科、内镜室、介入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彩超室等专家聚在一起,审查疑难病例。每次MDT都有22-25个副教授以上的医生参与,阵容强大。患者该怎么治?专家们各抒己见,必须拿出相关的指南、权威报道为依据。

潘静教授,大力推广肿瘤MDT诊疗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手段,快速高效地在广东省内各医院搭建MDT平台,给基层医院提供MDT帮助,做相关培训和远程诊疗;帮省内做的较好的医院打通交流渠道,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将诊疗做得更精细,让更多患者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