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的预约挂号平台上,2600多名患者给该院中医科主任刘一鸣的评价标签是“热心亲切”“讲解细致”“十分敬业”“态度温和”。
一名患者留言评价他:“凡问必答,而且还很幽默。”也有患者建议给他配个助手,减轻工作压力,还有不少患者在线表示“抢号好难”……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刘一鸣医术精湛,勤勉工作28年,获得不少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今年他获得了第七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近日,他获得了第五届“广东好医生”称号。
“我想在儿科干出点样子来”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刘一鸣生活照。 通讯员/受访者 获奖者供图
1993年,刘一鸣毕业后被分配到韶关市妇幼保健院,一干就是28年。
在粤北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刘一鸣便潜心钻研技术,想尽办法提高专业水平。在工作中,他发现中医药对儿内科疾病疗效卓著。于是他自学中医,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成为韶关市首批取得中医西医双重资格的执业医师。
儿科患者大多年纪小,通常无法自述病情,需要医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做到精准诊疗。因此,刘一鸣定下了看诊的原则:“是什么病就用什么药,减少吃药、打针,能用药治好绝不打针。”
在出诊时,虽然病人不少,但他总是愿意花时间耐心向家长解释清楚病情,做到有问必答,而且尽可能少打针、少使用抗生素,他的诊室也总是最后关门的。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外景。 通讯员/受访者 获奖者供图
刘一鸣对患者的真诚,也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他的门诊常常一号难求。为此还曾发生过一件趣事,2013年5月,刘一鸣正在休假,有病人因着急挂不上号,甚至找到电视台的民生栏目寻求帮助。
在担任儿科副主任期间,刘一鸣带领科室从37张床位扩展到78张,年门诊量居全市各医院首位,病床使用率、占床日等多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儿科也成为该院的优势科室之一。
儿科工作不易。多年前,刘一鸣曾经牵头建立了该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并有机会留在中心工作,工作压力相对小,收入也能有所提高。但他舍不得小患儿,又主动回到了儿科。“因为我比较喜欢小孩子,也想将我们的儿科做出些样子。”刘一鸣笑着说。
开展多项新技术填补韶关地区空白
“我是儿科刘医生,儿童在疫情防控期应该尽量居家,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去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韶关市拍摄的“抗击疫情 韶关道德模范在行动”宣传片中,担任着韶关市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专家组副组长的刘一鸣向广大家长发出提醒。
疫情期间,刘一鸣冲在一线,积极参与疫情救治工作。作为一名有将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用行动践行高度责任心,保持着医者仁心。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刘一鸣与团队合影。 通讯员/受访者 获奖者供图
他曾经志愿到始兴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卫生下乡扶贫工作半年。在当地,刘一鸣通过持续有效的示范操作、培训讲授等“传、帮、带”的形式,为该院开展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等多项医疗技术,帮助医院提升儿科诊治水平。
近年来,他还多次到南雄油山、始兴顿岗、翁源新江、乐昌梅花等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义诊服务,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
2019年担任中医科主任后,在他的带领下,韶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仅成立两个月便被全国妇幼保健协会评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他先后参与开展的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术及静脉营养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儿,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韶关地区的空白。
谈及医者初心,刘一鸣说:“我们要真诚服务病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将中国传统医学发扬起来、运用起来,根据病人个体的差异,精准用药,就能让患者重拾健康。”
【记者】余嘉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