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常怀敬畏
一期一个精彩案例
一说一席肺腑之言
新一期【小南说案】
《神勇警察沦为“黑军师”》
本期主持丨石静莹
通讯员丨钟纪宣
他出身寒门,自小丧父,是母亲的贴心孝子。
他屡破大案,多次立功,是警队赫赫有名的“神探”。
他贪婪堕落,飞扬跋扈,经常充当黑恶势力的“军师”。
他精于算计,一心捞钱,是亦警亦商的“生意人”。
如此多的“面具”集于一身,让人难以辨清其“真面容”。他就是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原副局长廖顺如。
因善于从蛛丝马迹中侦破大案,且常年以“光头”形象示众,廖顺如被人称作“光头神探”。
随着职务的晋升,他却信仰迷失,思想蜕变,忘却初心,在“钱、权”诱惑下屡破法纪底线,长期为涉黄涉赌场所提供庇护,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2021年8月,法院依法以受贿罪判处廖顺如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5万元。
从同事赞许、犯罪分子胆寒的“光头神探”,堕落成庇护黑恶势力的“军师”,反差巨大,既让人感叹唏嘘,也令人反思警醒。
【案情回放】
广建“朋友圈”
与大多数警察一样,进入警队后,廖顺如踏实肯干、不畏艰难,勇敢而机智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深得领导、同事的肯定,他也一度想当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想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随着日常工作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他结识了一些社会老板,对老板们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生活心生向往,理想信念逐步动摇。
2009年,廖顺如升任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副局长。
在人生得意、仕途顺畅之时,他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胆地接受服务对象的宴请、收受红包礼金,为请托事项打招呼给关照,不断逾越纪律、法律红线。
2010年至2018年间,廖顺如违规收受辖区酒店老板施某、涉赌人员吴某、足浴店老板龚某等多名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节日礼金近9万元。
贪婪之门一旦打开就收不住,廖顺如的贪欲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于被动等待有人送钱送物。如他自己所言,“一开始以为吃吃喝喝、收点红包礼金不算什么,而且周边很多人都是这样,后来胃口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
他开始主动出击,主动结交社会朋友。长期与一群“狐朋狗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多次利用手中公权,帮助违法犯罪嫌疑人逃避公安机关的处罚,形成一个以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为纽带的“朋友圈”。
为规避法律和提升敛财效能,廖顺如挖空心思,四处结交“知心兄弟”,充当他的敛财“代言人”。比如,“代言人”陆某、吴某,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先后帮其收取涉案人员家属杨某、杜某等贿送钱款共计47万元。
变身“黑军师”
身为一名警察,廖顺如本应成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却因不断膨胀的贪欲而逐渐堕落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和“黑军师”。
某酒店老板钟某经营涉黄服务项目,通过中间人找到廖顺如,寻求其关照,几杯酒下肚,一叠钞票入钱包,廖顺如欣然应允。此后,每逢春节中秋,钟某都会送几千元的钱物。而廖顺如也投桃报李地在专项行动中通风报信,提前发个商量好的暗语短信或微信提醒,让该酒店安然躲过执法检查。
廖顺如当上分局副局长后,送钱送物的人增加了不少。有个经营赌博游戏机的老板陈某也投其所好,利用节假日“敬献”钱财。收了老板的“笑纳”后,廖顺如自然给予特殊关照,在例行检查中以有选择性地“漏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陈某的违法行为。
廖顺如还常常利用职权,打听案情,帮助犯罪嫌疑人想主意、出点子,充当他们的“黑军师”。
有一次,他得知梁某殴打人一案的伤者并未达到轻伤,属于可调解的治安案件,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廖顺如便装模作样地假装“好心人”,指点梁某赔偿争取伤者谅解后,协调派出所调解处理;事后梁某为表示感谢,送来钱款2万元,他坦然收受。
做起“生意人”
廖顺如拜金主义深植灵魂,把“当官发财两不误”奉为精神鸦片,热情满满地做起了生意。
他一边从警一边经商,一门心思结识各行各业的社会老板,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生意圈”,老乡、管理服务对象都是他的目标“客户”。
“有了公安局副局长的身份,了解的信息、掌握的资源更丰富,接触的人更多,做起生意来就更容易”,这段话廖顺如经常挂在嘴边,把“生意人”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2012年至2019年,廖顺如通过介绍工程、提供业务咨询等方式,先后收取社会人员黄某、施某等人送的“中介费”30万元。
此外,他还假借妻子名义与他人合伙开办法律服务中心,利用案件“信息差”,在幕后想着法子将权力变成财富。
在敛财过程中,他作案隐蔽,小心谨慎,精于算计,常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大发横财。2010年,廖顺如以购车首付款不够为由,向从事典当行生意的杨某“有借无还”索贿3万元,其后再让杨某在不缺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向他借款15万元,并以5分的月息替其偿还车贷至供车结束。
2010年至2014年,廖顺如以各种名目收受杨某贿送的钱款共计31.71万元。杨某的“慷慨大方”,自然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其依仗着廖顺如这块“金字招牌”,在三角镇的高息转贷生意、酒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盘满钵满。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廖顺如仍心无畏惧、行无所止,想方设法敛财,最终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小南说案
身为警察,廖顺如本应肩负查处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神圣职责,然而,在诱惑面前,他一步一步失守,逐渐变成利欲熏心之徒。在贪欲的控制下,他不断越过法律底线,在违纪违法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究其原因,理想信念动摇是腐败的思想根源。廖顺如升任副局长后,手中的权力变大,面对的各种诱惑增多,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日益淡薄,宗旨意识泯灭,思想堕落,贪欲膨胀,追求个人享乐。
作为警察,长期的侦查办案经历让廖顺如练就了缜密的思维、深沉的心计,这些优点本应运用在工作上,他却用错了地方,用在了捞钱敛财上。
廖顺如的教训无疑是惨痛的,从近两年查处的案件来看,公安系统类似廖顺如的例子并不鲜见。
少数公安系统的干部,本身法纪意识淡薄,缺乏敬畏之心。甚至心存侥幸,对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的大势认识不清,对前车之鉴置若罔闻,错误地认为自己反侦查意识强,作案手段隐蔽,不跟组织说实话,次次放弃主动向组织交代清楚的机会,最终在违纪违法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结合以往案例来看,公安系统的落马官员,往往不止有经济问题,还存在与黑恶势力勾结的情况,为犯罪集团充当“保护伞”。
人民警察本应该是民众安全的守护者,社会治安的维护者。这些害群之马,抹黑了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严重破坏辖区社会治安与政治风气,公共利益危害极大。
针对公安系统的干部,我们的监督执纪问责应该更加严格。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督察巡察有机结合,深挖严惩涉黑涉恶“保护伞”,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出品:南方杂志社小南说案工作室
统筹:张蓓蕾
策划:张蓓蕾 石静莹 陈健鹏
海报:曹力思
主播:孙金梁
录制:陈海燕 卢晓锋
统筹丨林若川 蒋玉
编辑丨李卓华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