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一位66岁的年轻人教你如何变可爱

深圳共青团
+ 订阅

莫言又一次出圈了!

8月9日

作家莫言以《莫言开公众号啦!》

为题推送公众号文字

“官宣”了他“想和年轻人聊聊天”的想法

▲莫言公众号文章首图

在文中

他用“快问快答”的视频

回应了开设公众号的缘由——

“非常希望通过这个平台

和大家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

点击观看视频

视频中

这位66岁的诺奖作家

几次将向“年轻人学习”挂在嘴边

而在这周一

莫言用语音回复部分网友留言

画风超萌,金句迭出

颠覆了很多人对莫言的以往印象

01

来自诺贝尔奖得主的回复

回复网友@麦克斯韦的电磁波:

“你这个电磁波,把我电得也是很兴奋。”

回复网友@A有料:

“你烫头,我烫脚,看看谁的身体好。”

回复网友@黄哈哈 关于能不能用表情包的问题:

“这么多年了

很少有人说我可爱

我感觉到心花怒放。”

来,上一个表情包!

可爱一下

回复网友@不觉春 关于《觉醒年代》的影片,甚至还为此搜索了“瑞思拜”和“YYDS”的含义——“我一搜索我就明白了。我如果见到于和伟,我也会跟他说,于和伟,瑞思拜!于和伟,yyds!”

关于网友@刘增容 的提问 ,他甚至还亲自盖章认证了本号是“莫言本人”的公号——

有网友就瞬间被圈粉了:

“莫老师别人追星我追你!”

还有人说:“可爱到不敢相信是本尊

老莫,如果你被外星人绑架了

就眨眨眼。”

02

老年后浪推前浪

在8月2日

莫言曾以《我为什么叫“莫言”?》

发布了第一篇公众号文章

解释其成长过程中

母亲对他提出——

“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的劝告

他因此以“莫言”为笔名开启作家生涯

8月至今

莫言的公众号发布了多篇文章

篇篇阅读十万+

深受文学爱好者追捧

面对“感到压力山大”的读者

他说“你千万别有压力”

甚至还说“那我们互相学习吧。”

这位自称

“饭量大、睡眠少、体力好”的作家

以全新、诙谐、平等的状态

重回公众视野

受到热捧

人们期待莫言的回归和说话

不止因为他想紧跟

社交媒体潮流的开明

更在于他接地气、说人话

2009年12月

他开设了微博

发的第一个帖子写道——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刚刚听说微博这回事儿

实在是被时代抛弃了”

接下来发的帖子

多关乎小说的创作故事

书法字画和新书分享

符合了人们印象中“作家”的形象

而在8月9日

莫言宣布开公众号的推文

他以视频形式宣布了这个新开端

语气真诚,独特浑厚的烟嗓

甚至成为个人标志

实际上

莫言在微博也在做类似的事

但分享内容大多阅读门槛高

此次莫言转变风格

一是要告别过于晦涩和文学性话语

二是向年轻人审美“低头”

向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故事

▲莫言曾在微博上发起用方言读《晚熟的人》的活动

莫言性格风趣健谈

加之作为作家敏锐的观察

这些都是他能够迅速被

青年人喜爱的原因所在

03

妙语连珠的老顽童们

莫言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发言

颠覆了人们对这位诺奖得主的印象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

与莫言同岁的作家郑渊洁

郑渊洁凭借熟练的社交媒体语言

屡次出圈

被称为“青年人的人生导师”

▲“童话大王”郑渊洁

在解答最无解的情感问题上

郑渊洁的回答非常有趣且真实

再往关于婚姻、家庭等

婚姻大事的深处讨论时

郑渊洁的看法

也超脱了长辈的传统观念

是否得到回复并非最重要的

人们把他当成一个树洞,吐露心事

而他的观点犀利而讨巧

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年轻人们

对“童话”与“现实”的期待与思考

郑渊洁:评论区里的童话大王

在这之前

80岁的作家、美食家蔡澜的微博

也会充当类似角色

比如,有网友想不通:“生活好苦,

人为什么要活着受累?”

蔡澜答:等糖吃呀。

有人问他如何度过孤独,

他只回复两字——“读书。”

如今

年过花甲的莫言玩起了公众号

面临的或许还有被误解的境地

他在回复读者的留言说:

“你好,我是一个66岁的年轻人。”

团粉们

你愿意拥抱这位66岁的年轻人吗?

编辑:陶铮

核校:郭小花

来源:综合整理自新周刊、@莫言、莫言公众号、南都周刊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