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相传——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名中医炼成记

非常医+1
+ 订阅

8月19日下午,三水区名中医及青年中医技术骨干表彰大会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召开,对10位名中医以及10位青年中医技术骨干予以表彰。这是三水首次评选区级名中医,此前南方+三水频道开展为三水十大名中医点赞活动,共吸引了超57万人次参与。

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三水区启动全区名中医评选,正是希望以名医带高徒,推动全区中医人才培养。此次三水区十大名中医全部来自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10名青年中医技术骨干中也有5名来自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作为三水中医药专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名中医又将如何带出高徒?

张兆华:

年轻中医师要“师承”中医思维多临床实践

张兆华是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院长,从医35年,师从全国中医骨伤名师陈渭良,主诊骨伤疑难杂症、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症及复杂骨折等疾病,2018年、2019年被评为岭南名医,2020年成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中医骨伤科也已经入选广东省“十三五”特色专科、佛山市“十三五”重点专科。

作为一名老中医人,张兆华认为,中医必须严谨、善于独立思考。“当医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但前提是要耐得住寂寞不放弃,尤其是做中医。”张兆华说,中医需要多临床实践,不断学习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病人肩膀、腰等地方疼痛,我用手就可以摸出来,这就是来自临床的经验,所以我的大拇指上会起茧。”在张兆华看来,“师承”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中医不是照本宣科,只有通过师承,才能真正了解精髓,形成整体的中医思维。”

张兆华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有6名继承人,既有医院内部的医生,也有南山、乐平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我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不要照本宣科,要辨证施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治。”张兆华说,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中医要善于在成功个案中积累经验。年轻一代中医师必须“号脉看舌头”,要离开电脑也能用手写药方。

陈汉礼:

中西医结合用最简单的办法治好病人

从22岁从医,59岁的陈汉礼已经从医38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作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内科门诊主任,陈汉礼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及内科常见疾病。1998年,他就率先在三水开设糖尿病专科。

陈汉礼主张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病人,要尽量用最简单的办法治好病人。”陈汉礼告诉记者,糖尿病早期、中期、晚期在中医病症中都有不同的表述,也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自己会辨证施治,通过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一些糖尿病早期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后可以保持血糖正常,不需要长期吃药。

正是有了病人的口碑,山东、湖南等地的糖尿病患者有的也会专程来找陈汉礼治疗。“最大的感受就是医生这个职业很光荣,能帮到病人很开心。”陈汉礼表示,祖父、伯父都是中医,自己小时候生病也都是依靠中医治好,所以学习中医的种子就在种在了心里。

作为三水十大名中医之一,陈汉礼表示,医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医的培养更是如此。中医师承是传统,自己也曾受到国医大师邓铁涛等的教诲才得以不断进步,接下来自己也将努力总结30多年从业经验,将这些经验传承给年轻医生。他也建议年轻中医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怕辛苦,医术需要慢慢培养,但医生必须要对病人有爱心有耐心。

郑衍庆:

治疗疑难杂症成为许多家庭的“健康医生”

郑衍庆的诊室中,挂满了各种锦旗,其中很多落款写着小朋友,这源于郑衍庆在小儿斜颈等领域成果,经常有来自清远、肇庆等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

作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郑衍庆此次被评为了青年中医技术骨干。从医17年,郑衍庆认为中医必须守正创新。在上海进修学习小儿推拿后,郑衍庆在三水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展小儿推拿,并通过五步推拿法治疗小儿斜颈等疑难杂症。今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后,郑衍庆又率先将岐黄针带进三水,相比毫针取穴少、起效快。

2019年,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被评为广东省“十三五”特色专科,今年又将进行广东省治未病服务4级评审。郑衍庆介绍,治未病科在亚健康以及肿瘤手术术后调理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看到许多患者身体越来越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很多患者成了我的朋友,我帮他治好病就会推荐给家里人,我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健康医生。”郑衍庆笑言,正是因为当医生,让他这个汕头人在三水有了很多好朋友。

郑衍庆是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名中医,他也进行内部带教,开设“小课堂”。有半年时间,郑衍庆坚持每周至少三次为科室同事进行小儿推拿培训培训,科室从原本只有1个技师可以做小儿推拿增加到有5个技师可以做小儿推拿,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此外,郑衍庆也在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名医工作室,帮助中心提升中医技术服务。

“中医发展迎来最好时期,作为中医人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将中医做大做强,帮助解决老百姓的病痛。”郑衍庆说,他会不断给自己压力,就是为了看好更多病人。


■链接

三水区名中医:

李伟强(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李  金(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肖雪云(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张兆华(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陈发胜(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陈汉礼(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杨思为(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钟  华(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侯晓亮(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洪建康(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三水区青年中医技术骨干:

王  刚(佛山三水岭南健翔医院)

冯  亮(佛山三水岭南健翔医院)

纪木强(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吴典捷(三水区人民医院)

何  斌(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陈少旭(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郑衍庆(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赵  敏(三水区人民医院)

耿文东(佛山三水岭南健翔医院)

黎碧莹(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通讯员】梁穗湄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