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一直以来,和平县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同时,依托“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招商”“交通+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借助“四好农村路”“户户通”道路硬化,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带动特色种养、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提升农村公路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乡村文化有机融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围绕“交通+产业” 建设“致富路”
农村公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动脉”,经济社会发展的“传动轴”。一条条农村公路像彩色的画笔,穿行于田间地头、乡村集市,将城镇与农村相连。
“我们这里5月1日开园,22日蓝莓全部采摘完了。今年蓝莓大丰收,却比往年更早卖完。”近日,和平县下车镇和一村的汇友蓝莓基地的老板刘少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刘少农说,2019年之前,进出蓝莓基地的道路只有一条羊肠土路,非常不便。县委领导陈劲松到基地调研时,马上要求相关部门要把路拓宽,大力支持回乡创业的“新农人”。
刘少农提到的道路是下车镇至竹园村公路,全长约10.6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公路起始于下车镇省道229线与乡道161线交叉口处,向北途经长滩水、水口岗、下湾、和一村、酒饼岗、上廖屋、竹园村,终点止于乡道161线广东省省界处。该项目于2019年2月开工,2020年12月全面完工,总投资3361万元。
2020年底,昔日坑洼不平的深山土路变成了平整干净的硬化路,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让蓝莓基地人气大增。
据介绍,刘少农经营的广东汇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一期已完成投资2500余万元,开发土地1100余亩。以生态种植方式种植蓝莓约260亩,猕猴桃约150亩,脐橙、嘉宝果(树葡萄)、蜜柚等水果100多亩,以及南药“牛大力”120多亩,精品观花园林苗木400多亩,并建设有生态鱼塘30亩和覆盖600亩面积的滴灌系统。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民宿和农家乐做起来,以后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果,这样就可以实现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刘少农信心满满地说。
围绕“道路服务基地、基地支撑产业、产业助推振兴”的思路,和平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猕猴桃、百香果、腐竹、茶叶、山茶油等县域农特优产品上市,实现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确保老百姓的幸福路走得更长久。
围绕“交通+旅游” 畅通“旅游路”
从和平县公白镇政府出发,左转走1.5公里,就可以到达该镇著名的德福花卉基地;再往前走1公里,就到达恒大集团援建的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所在地。这一路上都是新修的柏油路。
恒大集团援建的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是省重点扶贫项目和市、县重点项目。2019年4月,项目正式实施建设,致力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种植、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870亩,其中智慧温室农业区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规划为种植高端花卉,内含1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园;生态农业观光区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并规划建设梯田花海;新农村民宿区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优化和平县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全县“融深”“融湾”步伐。项目建成后,恒大集团将现代农业产业园无偿移交和平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和平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经营,和平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收益分红给镇、村,再投入到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目前,项目整体现已进入扫尾移交和招商运营阶段。
“现在就等着公白至连平绣缎的道路拓宽工程完工,该工程完工后,从连平绣缎下高速,到达现代农业产业园仅需要十多分钟。”公白镇镇长黄赞介绍说。
目前,公白镇全镇现有水泥硬底化道路约119公里,其中,贯穿全镇的县道163线长10公里,镇通行政村村道11条,合计35.613公里,已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行政村通自然村村道总长约73公里。
据黄赞介绍,“四好农村路”的贯通,首先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从7月份道路贯通起,德福花卉基地就可以用10米长的大车出货了;其次是方便村民出行,目前该镇已经实现“村村通客车”了;再次是有助于该镇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公白温泉等。
据悉,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从事花卉盆栽种植、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被认定为“河源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司与农户合作共赢的“德福模式”的辐射带动下,目前公白镇已有花卉基地550亩。
围绕“交通+招商” 打造“发展路”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修到村头,通到了家门口。驾车行驶在国、省干线,可以体验自驾的乐趣;骑着自行车驶过农村公路,尝试低碳环保的健康出行,欣赏田畴河山……路畅景美,人们行走在公路上,仿佛置身于美丽多彩的画卷中。
和平县贝墩镇武联村是2017年实现5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硬底化,2018年实现“户户通”道路硬化,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路通财通。路修好了,在外务工的村民都愿意回来了。”武联村委会主任周金伟说。
趁着村民大量返乡的势头,武联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于去年底引进了一家玩具加工厂,今年6月7日投产。
“本来我们还担心招工的问题,结果我们把招聘通知发出去不到5天,就招到了55名工人,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周金伟说。
据介绍,55名工人每人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此外,村集体收入也可通过分红增加20万元。
今年67岁的周秀兰是厂里年纪最大的工人。“我一辈子没有出过门,以前都是在家里耕地,从来没有打过工,现在孙子大了,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又不辛苦,而且还有伴,太开心了。”周老太太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张金峰以前在珠三角打工,自从2019年妻子生了二胎之后他就一直待在家里,看到村里的工厂招工就赶紧报了名。“以前在外面打工只是赚钱,照顾不到小孩,家里也顾不上。现在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之余还可以兼顾家庭,早点起床还可以种种菜,什么家务都耽误不了。”张金峰说。
围绕“交通+文化” 构筑“振兴路”
进入和平县长塘镇秀河畲族村,你会发现连路灯的装饰都是不一样的风格,灯柱上的彩绘有浓浓的民族风。来到秀河畲族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从墙上的彩绘到墙体的瓷砖,从文化广场的舞台到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满眼都是畲族文化元素,处处彰显着“美丽秀河·七彩畲族”的魅力。
2020年,从长塘街镇至秀河畲族村的7公里公路被列为和平县“四好农村路”生态示范路,先后进行了路域环境整治工程及改建提升工程,目前各项工程已进入尾声。村里还以公路畅通为契机,先后修建了长约1公里的畲族文化艺术长廊以及蓝氏祠堂、畲族风情馆、畲族家训文化馆、村史馆、荣誉馆、民族和谐广场等,全面展示了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语言文化、服饰文化、家训文化等。
秀河畲族村村委会副主任朱俊明告诉记者,现在道路畅通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了,可以“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了。村里还打算把全村房子的外立面都绘上畲族文化元素和图腾,到时凡是到过他们村的人,都将对畲族文化有所了解。
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发展的商机;哪里通车,哪里就有群众致富的希望。舒展新时代的壮美画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必将造福和平人民,必将在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组稿: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记者 叶春雨 编辑:戴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